只见王殷满面怒气戎装按剑,带了二十来个卫士拥上厅来。李洪义吓得几乎瘫倒在地。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内发生执政大臣被杀,而且满门抄斩,不可能瞒过人们的耳目。王殷这时接到京内友人密函,告知杨邠等人及家属被杀的消息,让他提高警惕。侍卫又说京城来了一位官员,飞马径投李洪义衙门里去了。王殷便带侍卫到李洪义帅府探听虚实。
进入大厅,看见李洪义惊慌失措的样子,估计其中必有秘密,于是厉声对李洪义说:“朝廷内出了大事,你知道吗?”
李洪义浑身发抖地扶着桌子说:“知……知道。”
王殷见他如此骇怕,心中更为动疑,便怒喝道:“京师派何人来了?”
“御前供奉官孟业。”
“孟业来此何干?”
“这,这……。”李洪义欲言又止。王殷“仓郎”一声拔剑出鞘,喝声:“快讲!”
李洪义吓得都尿裤裆了,只得说:“这……这件事,我正准备找将军商议。”说着,从袖筒中取出密诏,双手递给王殷。
王殷看后把诏书收入怀内,仰天长叹道:“昏君,昏君!受宵小蒙蔽枉杀元勋大臣,可怜汉室江山危矣!”又瞪眼对李洪义喝说:“你身为皇亲国戚,不思报国,却要助纣为虐,败坏汉室江山,有何面目见高祖于地下?”
李洪义道:“我怎敢如此,见了密诏,正想找将军商议对策,将军却先到了。”
王殷道:“孟业何在?让他来见我。”
李洪义便派人去叫孟业。不多时孟业来到,看见王殷站在厅上,吓得扭头要走。
王殷即将孟业随从尽皆扣压。然后押解孟业、李洪义径往邺都,这时郭威也接到京中消息,得知杨邠、史弘肇、王章遇难,在京家属全部被杀。这时王殷又赶来以密诏示之。威见诏大惊,乃召魏仁浦、郭崇威、曹威及诸将,告以密诏之事。且曰:“我与诸公披荆斩棘,从先帝取天下,先帝升遐,亲受顾命,与杨、史诸公弹压经营,忘寝与餐,才令国家无事。今杨、史诸公无故遭戮,又有密诏到来,取我及监军首级。我想故人皆死,亦不愿独生,汝等可奉行诏书,断我首以报天子,庶不至相累呢!”
郭崇威等听着,不禁失色,俱涕泣答言道:“天子幼冲,此事必非圣意,定是左右小人诬罔窃发,假使此辈得志,国家尚能治安么?末将等愿从公入朝,当面洗雪,荡涤鼠辈,廓清朝廷,万不可为单使所杀,徒受恶名!”
枢密使魏仁浦进言道:“公系国家大臣,功名素著,今握强兵,据重镇,致为群小所构,此事岂说辞能够自解?事已至此,怎得坐而待毙!”
翰林天文赵修己亦从旁接入道:“公徒死无益,不若顺从众请,驱兵南向,天意授公,违天是不祥呢!”
郭威道:“诸位美意敢不领情,只是郭威德薄福浅,谋事不成日后事败,岂不辜负了诸位一片赤诚!”
只听堂下一人朗声说道:“元帅不必狐疑,诸将所讲,乃金玉良言,应当机立断,共谋大事。某敢保出师必捷,王业必成也!”
郭威看时,说话的原本是幕僚王朴。
王朴,字子让,山东东平人氏,生得面如美玉,目若朗星,身高六尺,相貌堂堂。他幼年曾受异人传授,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英才绝伦,现在郭肆帐下任参谋之职。郭威对他言听计从,深为器重,而麾下清将,对他也莫不心悦诚服。
郭威见王朴站出来说话,心中踏实了许多,于是说:“先生有何成算?怎知大事必成?请幸教本帅。”
王朴上前一步,娓娓而谈:“某夜观天象,见帝星十分昏暗,汉室江山气数已尽,而邺都一带,旺气正盛,征兆十分明显,元帅兴在此时。故而在此国运衰微之时,幼主昏残之际,明公顺天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