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隋唐王朝 > 正文 3 杨广杀父

正文 3 杨广杀父(3 / 4)

人”,道出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两关,“玉门关”和“阳关”,此两关是西出敦煌,通往西域的必过关口。

    “玉门关”因早期商贸多为和田玉而得名,而“阳关”因在玉门关南(约60公里处)而得名。

    出两关,便是西域。自汉至隋,西域常指现在的新疆及周边区域。

    《资治通鉴》说隋炀帝“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

    大业初年,炀帝平东方、恩南方、威北方、固中心,是躬擐甲胄,事必躬亲,但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西方。

    炀帝明白,要超越秦皇汉武,要建天国上邦,西域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将众藩邦纳入华夏版图。

    有道是,帝王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就怕你猜不明白;朝中元老高颖、贺若弼等都劝炀帝体恤民力,固守文帝之业,炀帝恨其不明己愿,杀之。

    不过还真有猜明白的,就是隋炀帝时“选曹七贵”之一的重臣裴矩。

    裴矩,字弘大,生于河东世家裴氏家族,生不满岁丧父,由伯父抚养;少时勤奋好学,文章化美,甚有才智。时任北齐高官的伯父教诲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一语成励,裴矩开始关心时局,衷研人情世故。

    然而顺景不长,伯父被齐帝冤杀;裴矩凭己才学,任司州兵曹从事。

    577年,北齐亡,裴矩入北周,投于杨坚门下,任记室;581年,杨坚建隋,裴矩主持内务省事务,代理内史舍人。

    588年,杨广任平陈元帅,裴矩为记室。

    590年,裴矩奉诏巡抚岭南,时遇江南诸地叛乱,岭南也烽火四起。文帝阻止裴矩前往,而裴矩以责为天,坚持为国赴难,慨然而行。

    裴矩潜行至赣州,聚收老弱军士三千人,闻广州战急,竟去解难。裴矩虽一介文人,却治军有方。南下所过必克,平抚二十余州;依隋制酌功劳,任命刺史、县令,完成使命。

    “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颖、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裴矩见危受命之志可谓气吞山河,一战成名,任内史侍郎。

    江南既稳,裴矩有独见之虑,观帝国威胁在北,便亲请长缨,跟上长孙晟,驰驱突厥事务。

    此时,突厥兵盛,前北周千金公主欲为娘家宇文氏报仇,教唆丈夫都蓝可汗陈兵隋境,伺机南下。

    大义公主(即千金公主)成了文帝的心腹之疾。

    长孙晟献策,说可利用都蓝可汗家事,除掉大义公主,但需有一能言善辩,敢于蹈锋饮血之士前往,裴矩便成了不二之选。

    裴矩受此险任,孤身入突厥大营,以夫妻关系游说都蓝,以理诱,以情动,以言挑,都蓝怒,刀斩大义。

    文帝大喜,复任裴矩为副将,同史万岁征伐西突厥,战绩不菲。

    裴矩文胆略兼备,秀出班行,敢于冒险建奇功,甘为主子分忧不惜命,特有的文人侠气,杨广觉得气义相投,甚是爱重。

    炀帝即位,先任裴矩为营造东都修府省;继遣裴矩到张掖监管藩邦互市。

    俗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裴矩明白炀帝惦记上了西域。自思帝慕汉武帝,我何尝不愿为张骞?发扬蹈厉,赴任河西。

    裴矩深感自己任重道远,是行或识之。主动与西域往来者“闲谈”,留心各藩邦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各国间及内部的主要矛盾等;同时广搜籍册,存疑处,遣人实地考证,去伪存真,编纂成书,配以图表,详述西域四十四国国情,取名《西域图记》。(可惜此书后失,仅能从序中一窥裴矩之略。)

    605年7月,裴

最新小说: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红楼之胜天半子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落脚之地 暴君吕布 重回宿敌年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