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弟弟妹妹又要离开了。
离开靠山屯的那天,赵晓阳把乡亲们塞的煮鸡蛋揣了满满一兜,跑几步就摸出一个塞给姐姐。
“慢点吃,”
赵晓琳笑着拍他手背,“到了体校,训练量可比在家大。”
话音刚落,赵晓萱已经蹦到前面,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圣水淬炼过的身体早已甩掉了旅途疲惫,只等着在跑道上释放能量。
赵国强亲自把他们送到了体校附近的家里,并且对他们说道:“晓琳、晓萱、晓阳,你们记住一条,每一次破记录之后,下一次再破记录,争取不要出太多,最好每次出的度控制在零点一秒左右最好。”
“为什么啊!
大哥?”
赵晓阳仰着头反问道:“因为这样可以让你们破记录的次数变得更多,让你们拿到更多的奖金!”
“我明白了,大哥,那我们每次都尽量控制破记录的度,尽量多多的拿破记录的奖金。”
“还有,每次在国际大赛上比赛的时候,你们每次夺冠,最好都给对手一种错觉,你们只比对方强了一点点,好多次都是险胜对手。”
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回到家里,放下行李,一刻也不停歇,转身便去了体校里面。
赵国强把冰箱里再次塞得满满当当,野鸡、野兔、野猪肉、驼鹿肉、黑熊肉、蟒蛇肉……
长春体校的铁门刚在身后关上,训练馆里的喧嚣就涌了过来。
赵晓阳耳朵尖,一下子就听见了熟悉的哨声:“是张指导!”
三兄妹快步穿过走廊,就见张指导正盯着一群队员练起跑,眉头皱得紧紧的。
“回来了?”
张指导回头看见他们,眼里的严肃化开些,“先去测个,让我看看奥运回来,是不是把本事搁东京了。”
百米跑道上,赵晓萱站在起跑器上,指尖轻触塑胶——圣水赋予的敏锐感知让她能精准捕捉地面的震动。
令枪响的刹那,她的身影几乎与声音同步窜出,教练手里的秒表还没按下去,她已经冲过了终点线。
“1o秒9!”
张指导看着电子计时器,眼睛瞪得溜圆,“你这反应……比奥运决赛还快了oo2秒!”
赵晓萱挠挠头:“可能是路上攒着力气呢。”
她不知道的是,圣水在血管里流动时,令枪的声波仿佛成了有形的线,牵着她的肌肉提前oo1秒做出反应。
赵晓琳的8oo米测试更“吓人”
。
她刻意放慢节奏,步频稳定得像节拍器,最后冲线时电子屏显示1分52秒——比东京奥运纪录还快了23秒。
张指导掐着表的手都在抖:“你……你这是留了多少力气?”
“怕跑太快,把跑道踩坏了。”
赵晓琳半开玩笑地说。
只是她自己不知道,她被圣水滋养的心肺像永动机,哪怕再跑几个8oo米,呼吸也不会乱半拍。
最让教练咋舌的是赵晓阳。
这小子绑着5公斤沙袋跑2oo米弯道,身体倾斜的角度几乎违反物理规律,却稳得像钉在跑道上。
冲线时他甚至有余裕回头,冲看呆的队友们做了个鬼脸。
“22秒9!”
电子屏跳字的瞬间,全场队员都忘了呼吸——这度,比成年组全国纪录还快了近1秒。
张指导半晌才憋出一句:“行,看来是没偷懒。”
转身往办公室走,又回头补了句,“训练计划得改改,不能按常人标准来了。”
新的训练计划很快贴在了宿舍门口,标题上画着个醒目的感叹号:“控专项训练——重点:学会‘留力’”
。
赵晓琳的中长跑训练成了“节奏大师课”
。
张指导要求她每圈必须控制在6o秒整,快o1秒就要罚跑——不是因为她跑不快,而是怕她习惯性全力冲刺,忘了在比赛中保存体力。
可圣水赋予的精准掌控力让她像装了内置计时器,跑过终点线时,电子钟永远显示整分整秒。
有次省队的李娟跟着跑,跑到第三圈就被甩开近5o米,喘着粗气问:“你这步幅怎么能一点不差?”
“大概是……脚记得路吧。”
赵晓琳笑着说。
她不知道,圣水让她的每块肌肉都有了记忆,步长误差能精确到毫米。
赵晓萱的起跑训练更像是“表演”
。
电子起跑器的灵敏度调到最高,红灯亮起的瞬间,她的脚刚离开踏板,系统就显示“反应时间o1o秒”
——这已经是人类生理极限的边缘。
张指导干脆让她带着队员练,看她示范时,队员们总觉得她不是在听枪,而是提前“预知”
了枪响。
有次林红忍不住问:“晓萱姐,你是不是能听见子弹上膛的声音?”
赵晓萱眨眨眼:“秘密。”
她没法说,她的听觉能分辨出令枪内部弹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