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日子仿佛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里没有霓虹闪烁的喧嚣,也没有五花八门的消遣,生活简单得像田埂上清澈的溪流。
昨夜,周振华伴着窗外稀疏的虫鸣和满天的星斗,早早便沉入了梦乡。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他总觉得漫漫长夜无处消磨。
然而今天,当第一缕微弱的晨曦刚刚撕破东方的鱼肚白,还不到清晨五点,周振华便已睁开了眼睛。
他利落地翻身下床,动作轻快得没有一丝往日的慵懒和拖沓。
他自己也觉得有些诧异,平时睡到日上三竿还嫌不够的人,今天竟能在万籁俱寂的黎明自然醒来,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
也许,是心中那片荒芜太久的心田,终于被“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所唤醒?
也许,是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那靠着自己双手和神奇西瓜可能换来的美好未来——那份沉甸甸的憧憬,像无形的闹钟驱散了所有困倦?
周振华深吸了一口清晨微凉湿润、带着泥土和青草芬芳的空气,只觉得胸腔里鼓荡着一股从未有过的蓬勃朝气。
这股劲儿,让他感觉脚下生风,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连带着眼前这重复的农活,也变得充满了意义,丝毫不觉得疲惫劳累。
他大步流星地走向杂物间。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干草、农具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角落里,几个用粗壮竹篾编成的大筐静静地立在那里。
这些筐子饱经风霜,筐身上还残留着去年收获玉米、红薯时沾染的泥点和干枯的草屑,它们是这个农家小院最忠实可靠的“粮食搬运工”。
周振华俯身,一手一个,轻松地拎起两个最大的竹筐,沉甸甸的分量在他此刻看来,反而是一种踏实的满足感。
刚走出杂物间,就看到高大壮和高老汉也已经披着晨光起来了。
高大壮正打着哈欠伸懒腰,高老汉则习惯性地在院里活动着手脚。
看到周振华已经拎着筐子出来,两人都有些惊讶,随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振华,起这么早?干劲十足啊!”高大壮拍拍他的肩膀,声音洪亮。
“嗯,睡不着了,想着早点把瓜摘了。”周振华笑着回应,笑容里是真诚的干劲。
三人不再多言,默契地走向那片沐浴在晨光中的西瓜地。
昨夜的露珠还晶莹地挂在翠绿肥厚的瓜叶上,在初升朝阳的照射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藤蔓间,一个个圆滚滚、油亮亮的“翡翠球”安静地卧着,散发着诱人的清甜气息。
高大壮和高老汉经验丰富,负责辨识和挑选成熟度最佳的西瓜。
他们粗糙的大手熟练地拍打着瓜身,侧耳倾听那浑厚扎实的回响,或用手指轻掐瓜蒂附近的藤蔓。
周振华则主要负责搬运和装筐。他小心翼翼地抱起一个沉甸甸的大西瓜,那冰凉的触感和沉实的重量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他稳稳地将瓜放入筐中,动作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
瓜地里,只听见清脆的藤蔓断裂声(咔嚓)、西瓜放入筐底的闷响(咚)、以及三人间简短的交流:
“爹,这个好,熟透了!”
“嗯,振华,放这边筐!”
“大壮哥,这筐快满了!”
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清晨的薄雾,金色的光芒洒满了小院。
当早晨八点的钟声(或是村里广播的报时声)隐约传来时,地里的西瓜已经收获了大半。
四大个竹筐被装得满满当当,像四座翠绿的小山丘矗立在院中。
每一个筐都堆得冒了尖,保守估计,每一筐都至少装了百八十斤!沉甸甸的份量压得竹筐的篾条都微微变形,诉说着丰收的份量。
看着这些劳动成果,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成就感。
当然,周振华没忘记特意留下几个最大最圆、品相最好的西瓜,就放在院子阴凉处。
这是给红梅、给丈母娘、给高大壮、给高老汉,也是给自己这个“新农人”的犒赏——让最亲的人,最先尝到这奇迹之瓜的甜美。
“行了,大功告成!”高大壮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看着满院的“绿色财富”,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清晨的劳作接近尾声,四大筐沉甸甸、绿油油的西瓜堆在院中,像四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