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12月1日,谷神星一号对该天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追踪。其最大贡献在于首次完整记录了系外彗星的“激活—峰值—衰减”全过程。
11月中旬,当该彗星接近近日点(约1.8 AU)时,谷神星一号检测到强烈的分子发射线,包括cN、c?、c?及oh自由基,证实其含有丰富的碳氢化合物与水冰。其尘埃尾呈扇形展开,受太阳风影响明显,长度在11月20日达到峰值,延伸超过20万公里。
然而,与太阳系彗星不同的是,‘鲍里索夫’的气体释放速率更为平稳,未出现剧烈爆发。其尘埃-气体比约为3:1,显着高于多数短周期彗星,暗示其形成环境可能更为寒冷、原始。
11月28日,谷神星一号拍摄到一张标志性图像:在阳光斜射下,尘埃包层呈现出独特的蓝色调,这是由于微小尘埃对蓝光的瑞利散射所致。这一颜色特征成为后续地面望远镜识别它的关键依据。
至12月初,该彗星开始远离太阳,活动性迅速减弱。谷神星一号最后一次检测到气体信号是在12月8日,此后仅能依靠尘埃反射光进行定位。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