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单机空优能力,更能构建完整的电磁压制环境,为后续打击创造条件。
尤为关键的是,图-16o战略轰炸机始终处于编队核心位置,由米格-55贴身护航。
该机型可携带kh-55或kh-1o2核常兼备巡航导弹,最大航程达12万公里。
作战半径足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尽管此次飞行未挂载核武器,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威慑——它象征着俄国有能力在小日国本土周边投送决定性火力。
而安-12o预警机则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充当“空中大脑”
,实时整合各平台传感器数据,构建全域战场态势图。
相比之下,小日国缺乏同等级别的大型预警指挥平台,仅能依赖e-2c进行有限监控,信息感知能力明显滞后。
随着俄方编队南下逼近九州岛,阿美的太平洋司令部终于做出反应。
驻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的两架f-22a“猛禽”
战斗机奉命紧急升空,意图加入拦截行列。
然而,这场本应紧张激烈的空中对峙,却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平静”
。
根据匿名美军飞行员透露,f-22在阿拉斯加此前与米格-55的几次模拟对抗中现。
尽管f-22在隐身性能和视距作战方面仍占优,但米格-55凭借极高的机动性(最大度可达26马赫)、先进的irst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及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抵消美方部分技术优势。
更重要的是,俄方此次行动完全符合国际法框架下的“例行飞行”
定义,且提前通报,使美方难以找到武力干预的正当理由。
因此,f-22仅在安全距离外进行了标准拍照识别程序后便迅返航,整个过程不到4o分钟,未生任何实质性对峙。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