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体,伤病无人照料,特设此‘慈工局’!会缝补、会做饭、或是识得几样草药的,过来登记!帮着缝补军衣、煮些杂役饭食、或是照料伤病,每日除粥饭外,另计工分,可换些盐巴、粗布!”
人群一阵骚动。对于这些失去依靠的贫民来说,能多换到一点东西,都是天大的诱惑。
一些妇人开始交头接耳,跃跃欲试。
苏拉心动了。虽然年纪小,但从小帮母亲做活,缝补、烧火都会一些。
她鼓起勇气,抱着弟弟走到登记桌前。
党项吏员看了她一眼,皱了皱眉:“丫头,你太小了,还带着个娃……”
桌后的宋人老者却温和地打断他,用生硬的党项语问:“你会做什么?”
“我会……会缝补,会生火,也会认几种退热的草药……”苏拉怯生生地回答。
老者点点头,对吏员说:“记下吧,让她试试,做些轻省活计,工分减半便是。”
于是,苏拉得到了一份“工作”——在慈工局帮忙照看一个小火堆,上面坐着给伤病者熬药的瓦罐,顺便帮着把一些破损不太严重的旧衣服拆开,洗净。活不重,但每天结束,她除了能吃饱,还能得到一小撮粗盐,或者一小块粗布。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财富。
她干活极其认真,生怕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甚至偷偷学着辨认那医官扔掉的药渣,希望能多认几种草药。
在慈工局,她看到了更多像她一样挣扎求存的人。
失去儿子的老妪,颤抖着双手穿针引线;
丈夫战死的年轻寡妇,沉默地砍柴烧水;
还有几个轻伤的党项降卒,也被送来帮忙做些力气活,他们眼神麻木,很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