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肯定更难受。
"
颜嫣接过杯子,温热的中药气息扑面而来。
她突然想起什么,翻出平板调出论文文档,在"
致谢"
部分轻轻敲下一行字:"
特别感谢赵明远先生提供的临床数据"
虽然那个混蛋现在烦人得要命。
再次回到波士顿家中的时候,又恢复了只有学业的颜嫣,因为她真的喜欢,甚至觉得和赵明远唠家常很浪费时间,更期盼夜晚时和齐司礼学习传统中医理论,让她的医学认知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指尖无意识地抚过书架上那本《黄帝内经》的精装本,齐司礼低沉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那些深夜里,他总是一边在视频里给她演示针灸,一边讲解经络气血的运行规律。
正是这些看似古老的智慧,让她理论研究时总能跳出西方医学的线性思维,现那些被其他研究者忽略的相关性。
当腿能脱离轮椅,走进实验室里,颜嫣的成长她自己都能感觉得到。
颜嫣靠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手指轻轻敲击着笔记本电脑的边缘。
屏幕上,她的论文草稿正停留在数据分析章节。
赵氏医疗数据库里那些详实的临床时间序列,能精确到毫秒的神经电生理记录,完整的手术过程录像,还有数以万计的术后跟踪数据。
这些资源让她在分析神经再生时效性时,总能提出让索恩教授眼前一亮的见解。
"
颜,你的预实验设计考虑到了情绪因素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索恩教授的惊叹仿佛还在耳边,"
这完全颠覆了传统康复医学的认知框架!
"
颜嫣轻轻勾起嘴角。
她知道,正是赵家的现代医疗科技与齐家的传统医学智慧,在她身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视角。
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她在哈佛医学院的年轻学者中脱颖而出。
窗外的月光洒在桌面的论文上,标题《基于时空辩证观的神经再生机制研究》在月色下泛着微光。
这或许就是她最大的优势——站在东西方医学的交汇处,看见别人看不见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