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情境下回看,这沟通万里的法器被命名为“玉镜”,倒也生出几分令人齿冷的微妙讽刺意味。
镜子本应映照真实,澄澈明净,但人心中的偏见、嫉妒与恶意,却能将一面宝镜扭曲成照妖镜,映出的尽是自身内心的腌臜与丑态。
玉镜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能传讯息,亦能滋生流毒。
更有些心思诡异之人,打着“关心”、“同情”的旗号,在各种场合(尤其是玉镜上)喧哗着要前去“探望”、“安抚”柳霁谦。
表面看似善意,实则言语神态间,已先入为主地将柳霁谦钉死在了“受害者”、“被玷污者”的耻辱柱上,仿佛他已非完璧,周身都笼罩着一种需要他们这些“善心人”去怜悯、去“接纳”的不洁气息。
这其中,甚至混杂了一些更加不堪的妄想——他们潜意识里或许正期待着柳霁谦因此事而跌落神坛,沾染污秽,从此不再是那个高不可攀、清冷无瑕的云端仙人。
如此,他们仿佛就有了可乘之机,开始在脑海中编织荒谬的白日梦:幻想自己成为那个“不嫌弃”他过往、“包容”他“残缺”的“救世主”,从而能够接近、甚至拥有这位曾经遥不可及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