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621章 阿斗入凉州,又见诸葛亮

第621章 阿斗入凉州,又见诸葛亮(1 / 2)

刘禅既妥置成都内外诸事,点三千甲士为扈从,遂携刘循、卓膺离成都,北向凉州。

欲助诸葛亮成就北伐大业。

当然,还有给相父的惊喜。

他应刘备之命,同时带来了相父之家眷。

途次车驾徐行,见尘烟漫于道左,路途坎坷艰难,阿斗不禁倚轩沉思。

“前世相父六出祁山,餐风宿露,履险蹈危,何其难也。然其志固在复汉室、还旧都,纵如孤灯照夜,艰苦卓绝,亦忠志不改。终致积劳成疾,殒命于五丈原军帐之内,遗恨千秋,何其哀也!

今我重活一世,劝父亲早往隆中求贤,又安徐庶之母。

虽历七顾之劳,方得相父出山,然当父亲得知相父之能,明相父之忠,所付权柄、所予信任,远胜前世。

是以父亲能定五州之地,基业之盛,亦远超前世。

可见相父之才,堪为天授,非世人所及。

只要给他合适的施展空间,他必能运筹帷幄定乾坤,成就兴汉大业,不在话下。

可是……

可阿斗心中仍有担忧。

一是担忧相父粮草欠缺,不能安心北伐。

二是担忧相父错用马谡,以致重隘失守,徒生遗恨。

诚然,无论经济还是兵力,无论谋臣还是武将,我炎汉之盛都远胜前世。

相父麾下兵多将广,很有可能不会用马谡。

但谁能保证不出意外呢?

这次去凉州,一来监督粮官按时给相父输送粮草,二是要求相父将马谡给我。

不让他在相父军中添乱。

至于相父后方之事,我刘公嗣凭借两世的经验,定要妥为筹措,弭除隐患,让相父安心的去北伐。

舟车劳顿,一月有余,阿斗方得入凉州汉阳天水。

这是凉州往关中出兵的前沿。

诸葛亮特地将治所从姑臧临时迁到了这里。

诸葛亮得知太子前来,颇感意外,当即亲出城迎接。

算起来,他自穿着紫袍往汉中之后,一直身处雍凉之地,算来已有数年。

亦不知那个乖萌可爱,又对自己特别亲近的阿斗,现今长成什么样子?

会不会像梦中那般,单纯仁善,却又平庸贪玩,未识世事之艰。

可闻转调官员所称:太子聪慧绝顶,每论政务多有见地,待臣属谦和有度,于民事吏治亦能留心探问,虽在总角,却有圣君之姿。

这令诸葛亮有些困惑。

很多事都和梦中相差无几,纵有不同也是不多。

但如此阿斗,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但诸葛亮又想:前世我久无子嗣,幸有兄长过继诸葛乔。

至年近半百,方得一亲儿,唤作诸葛瞻。

只可惜,此子虽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

却不知于梦中我身死五丈原后,他到底长成了什么样子?

今归于现实,又与梦中大有不同。

襄樊水战前夕,吾妻月英身怀六甲,既诞龙凤胎,子名诸葛谦,女唤诸葛柔。

昔年梦中,只有亲女果儿,亲儿瞻儿。

吾未尝有此一双儿女,今生长存,实乃天赐之幸。

近得月英书信相告,谦儿性情谦和内敛,童真可爱,柔儿温和俏皮,最是疼人。

而梦中瞻儿,总角之时便自恃聪慧,行事故作老成,亦常慨然言:“吾他日建功,必超先父之上。”

或言:“有吾在,何愁陛下不能匡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是云云。

从那时起,诸葛亮就断定,这孩子虽有小慧,却不能成国之重器。

但好在他品性良忧,恪守忠义,绝非奸滑顽佞之辈。

此乃其可贵之处。

而诸葛谦,自与诸葛瞻禀性相异,就算给他取名叫“诸葛瞻”,恐怕也并非本人了。

由此观之,子嗣降生之事,实难逆料。

想来陛下或亦因时运之变,或早或晚错失原本机缘,其所诞子女,恐非梦中原本之人矣。

想到此,诸葛亮心中竟生出一股莫名的失落与悲伤。

他努力的去思索,梦中的阿斗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但无论怎么努力,脑海中都是一片模糊的印象,只有那一声声“相父”萦绕耳边,久久挥之不去。

“相父,相父……”

诸葛亮恍然回过神,发现声音并非心念,而是现实。

抬头望去,却见远处大队近至。

一个孩儿跳下车驾,口中喊着“相父”,挥舞着手,竟向他飞奔而来。

此童年方七八,身被锦绣之袍,其制式乃东宫太子之仪服。

确认无误,此正是陛下孩儿,东宫太子,也是自己曾经认的干儿子,刘禅刘公嗣。

“相父,相父……”

他声音稚嫩而清脆,与梦中北伐时青年阿斗的声音并不一样。

但语调却又那般相近。

这是另一个阿斗。

一个聪明无比,颖悟卓绝的幼年阿斗。

最新小说: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九娘 破怨师 不学鸳鸯老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背欺里火宿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火烧黎明 回到汉朝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