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道。
“可不是嘛!这肉一看就瓷实,晒成干货准保压秤!就这品相,供销社指定乐意收,换的工分肯定少不了!”
才刚忙活了一会儿,竹筐子就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了,连壳带肉有个小几十斤。
“照这架势,咱今儿个能弄麻袋!”
周安看着筐里的蛏子,向刘健问道。
“这都一麻袋了,要不咱装网兜里?跟那些天鹅蛋似的,泡在海水里养着,回头带回去还新鲜!”
刘健却摇了摇头,指了指天上的日头。
“不用,咱在这儿晒着就行!这蛏子不经放,活的带回去路上容易坏,晒成干货更顶用!”
海边人弄到一些贝类,比如蛤蜊海虹这些东西,一般很少直接卖鲜货,而是晒干后卖干货。
只有一些比较珍稀昂贵的海鲜贝类,才会弄活的。
蛏子不易保存,晒成干货是很好的保存方法。
蛏子干是海边比较常见的农副产品,这玩意儿晒干之后,口感也十分鲜美,尤其适合煲汤。
他们捉蛏子正捉的起劲的时候,突然听到远处有人叫他们。
听声音是林水根,他和憨牛一组,他们两个人朝着一个方向探索这个岛,看来是他们两个回来了。
“是大林哥的声音!”
刘健瞬间来了精神,手里的蛏子都顾不得往竹篮里放,立马站起身来。
“走,看看他们俩弄到啥好东西了!”
周安也放下工具,一起跟着过去了。
两人走过去后,看见林水根和憨牛正抬着个黑黢黢的大家伙往营地挪。
那东西裹在渔网里,还时不时挣扎一下。
“我的乖乖!”
刘健惊得眼睛都直了,几步冲过去围着那东西打转。
“海狗!居然又抓了一只海狗!跟咱们登岛时弄的那只差不多,得有两百多斤吧!”
林水根抹了把脸上的汗,喘着气笑道。
“今天出发前我特意把渔网带上,寻思着既然见过一只,说不定岛上还有!刚才在北边的海湾里,就见这货正趴在礁石上晒太阳,我跟憨牛悄悄摸过去用渔网一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它按住!”
憨牛在一旁使劲点头,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
“这玩意劲儿可大了,差点把渔网挣破,我死死按住才没让它溜回海里!”
周安已经从拿出了那把锃亮的折叠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水根哥你们运气可真好,来,我帮你们把皮给扒下来!”
他蹲下身打量着网里的斑海豹,心里盘算着,这岛上既然有海豹,肯定不止两只,应该是有个种群的。
但见好就收吧,再过几十年,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非常濒危,如今没必要赶尽杀绝。
正说着,礁石那头又传来脚步声,大夯和李勇回来了。
他们背着沉甸甸的竹篓,手里还提着大麻袋,离老远就喊。
“水根!小安!快来看我们的收获!”
两人走近了一掀篓盖,里面密密麻麻码着百八十只鲍鱼,个头都不小。
大夯抹着脸上的盐粒,笑道
“我俩没带工具,直接用手抠的,手指都被礁石划破了,不过值了!”
李勇把鲍鱼一个个捡出来,摆在沙滩上晒着。
“本来还怕找不到好东西,没想到这岛跟聚宝盆似的,随便翻翻就有惊喜!”
周安看着营地里的鲍鱼,网里的海豹,旁边竹篮里堆成小山的蛏子和海螺,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个无人岛果然是风水宝地,就算没有系统的提示,也能收获满满!
大夯把东西都归整完后,望着远处泊在浅滩的大船问道。
“水根哥,这会儿潮头刚落,要不咱开船去近海撒两网?”
林水根闻言看了看天色,摇了摇头。
“算了,现在都五点多了,太阳再过俩钟头就得落山!海上黑得快,摸黑撒网不光费劲,万一碰上暗礁就麻烦了!”
他指了指脚边泛着水光的滩涂,继续说道。
“今天就在海边赶海得了,明天天不亮就出海,那会儿鱼群才活跃呢!”
憨牛嘿嘿一笑,非常赞同林水根的意见。
“要我说啊,做饭最要紧!我这肚子已经开始提意见了,今天弄了那么多好东西,可得让它好好尝尝鲜!”
“这话在理!”
李勇立刻举双手赞成,蹲下身翻看着收获。
“以前在村里,就算捞着鲍鱼也得交公换工分,自已哪舍得吃?今天管够,敞开了造!”
几人立刻分工忙活起来,大夯往铁锅里添了淡水,架在篝火上烧着,
李勇拿着刷子蹲在水边,把鲍鱼壳上的青苔和泥沙刷得干干净净。
“水开啦!”
大夯喊了一声,周安赶紧把鲍鱼和天鹅蛋啥的扔进锅里。
沸水咕嘟咕嘟地翻着花,鲜甜的香味混着蒸汽飘出,勾得人直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