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原本计划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完工的项目只用了一个礼拜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再就是张元林要亲自到场验收,检查一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顺利的话预计两天就能彻底收尾。
说是来帮忙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实则是借着这个幌子把当地落后的地方全部推翻重建。
张元林知道自己是初来乍到,即便是有四九城大领导的书信撑腰也很难取得地方领导以及居民的绝对信任,为了不闹矛盾,不发生冲突,就只能先老老实实的带着组织上的命令先入驻。
等一切都稳定下来后,张元林就立马安排人手对当地的一切现状进行改革,该修的修,该拆的拆,该建的建。
从当地的道路开始着手,不适合运输的路修缮或重建,不方便运输的地方就开拓新的道路,如果一个地方连条像样的大路都没有,连一套像样的道路系统也不存在,那就不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接着是升级当地日常使用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好的工具就是增产的好武器,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全套工具更新到位,才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是选地和开荒,以及完善灌溉功能,这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针对的是粮食增产方面,一旦耕种的效率提升了,原本的田地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开疆拓土也很关键,跟着灌溉系统也要搭配上去,农作物离了水可活不下去。
紧跟着就是最后一步,改良工农业的工艺和耕种过程,这也是最核心的步骤,老旧的工艺和过程优先不用提,但是缺点却能找出一大堆来,张元林亲自来到这里,就是要破旧立新。
当然了,地方领导和居民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在得知张元林带人过来的目的是增派人手时,他们自然是表示欢迎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张元林等人的动作幅度过大,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把村子原本的面貌修改的乱七八糟大变样,于是一个个都变得警惕起来。
有人开始出面阻挠工作了,也有人找到张元林旁敲侧击的想了解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要不是张元林带着组织上给的红头文件,当地的居民们早就开始赶人了,连地方领导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面对这样的变故,张元林并不觉得意外,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毕竟是他们生活多年的家,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意去做改变,现在却被人一帮外人拆拆补补,这让他们如何会不抗拒?
但好消息是张元林带来的工人和农民们十分给力,四十来号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并且会主动加班加点的赶进度,这让张元林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同地方领导和居民周旋扯皮。
一晃一个礼拜过去了,这天又有人来张元林的住所堵门,若非地方领导跟着一起过来稳住局面,怕是张元林在睡梦中就要被人闯到房间里拖起来质问。
“各位,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也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生气恼火,今天我就不和你们讲废话了,知道你们不爱听,忍耐也达到了极限,只是我在这里一时半会儿的说不清楚,不如大家跟着我一起到现场去,由我亲自介绍为你们打造的新家园!”
说完,张元林领着众人出发,一路上解释着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
边走边说,张元林仿佛是走在自己的家乡一样,无论是哪个角落都无比的熟悉,把地方官员和本地的居民们都给震惊了。
要知道张元林来这里算上最开始休整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超过十天,可他是如何做到和大家一样熟悉这里的?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说明张元林在这期间一刻也没闲着,始终跑在基层巡视和审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把事情做好。
感受到了张元林是真心实意的想为大家建设一个更好的家乡,地方领导和居民们暂时压下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竖起耳朵来听着,瞪大眼睛去看着,努力的去理解张元林的所作所为。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家都沉浸在张元林规划的美好未来当中,甚至连午饭都忘了吃,还是各家派人过来喊吃饭才意识到已经到了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