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阳舒展)
火星基地的基因检测中心弥漫着消毒水与营养液的混合气味,顾砚盯着全息屏幕上闪烁的基因图谱,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的力度越来越重。
屏幕上,共生稻的dna序列被荧光标记出一段异常片段——星环藤蔓的基因片段以o3的比例嵌入水稻基因组,像一条蓝色的丝线缠绕在乳白的链状结构上,这在地球农业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基因融合现象,让他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基因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已生成。”
检测仪器出冰冷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红色警告框,【跨物种基因片段稳定性未知,长期食用安全性待验证】。
顾砚将报告送至伦理委员会,附加了一行批注:“建议立即启动基因伦理审查机制,在风险评估完成前暂停共生稻推广。”
他起身走到培养舱前,看着里面饱满的共生稻。
稻穗上的蓝晕在灯光下流转,那是星环基因表达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正在通过花粉传播,影响周围普通作物。
作为749局的伦理审查专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技术突破必须有伦理边界——今天允许o3的基因融合,明天就可能出现不可控的基因污染。
温棠的情感符号量表在隔壁实验室闪烁着柔和的绿光。
她将共生稻样本分给基地志愿者后,回收的情感数据正在形成动态图谱:87的受访者对共生稻持接受态度,其中62的人表示“愿意尝试带有星环基因的作物”
,对应的情感符号多为温暖的橙黄色,像成熟稻田的光晕。
“情感波动曲线稳定在信任区间。”
她调整量表参数,将受访者的手写反馈投影在屏幕上,“你看这些留言,‘蓝晕稻穗像星星落在饭碗里’‘吃起来有安心的味道’,大家对跨物种融合的接受度远预期。”
她的指尖划过一条跃动的绿色曲线,“这是‘期待’符号的能量特征,说明公众更关注共生稻的实用性而非基因来源。”
检测中心的舱门突然滑开,顾砚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手里捏着那份红色标记的基因报告。
他的白大褂袖口沾着荧光染料,那是标记异常基因片段时不小心蹭到的,深蓝的痕迹在白布料上格外刺眼,像他此刻紧绷的神经。
“温棠,你的情感量表需要加入伦理变量。”
他将报告拍在操作台,基因图谱与情感量表在屏幕上重叠,形成刺眼的红绿光斑对抗,“公众只看到饱满的稻穗,看不到基因链上的隐患。
星环基因片段携带的未知表达序列,可能在三代后引不可预测的变异。”
温棠调出志愿者的健康监测数据,屏幕上的绿色波形平稳有序:“三个月的食用监测显示,共生稻的营养吸收率比普通水稻高34,未现任何不良反应。”
她指向情感量表的深层分析,“‘安心符号’的能量频率与共生稻的基因波动高度吻合,这说明生命本能比技术分析更敏锐。”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路过的秦朝阳和周舟。
周舟看着屏幕上对抗的红绿数据,突然想起平衡草的共生机制:“也许我们该用平衡法则来看待这个问题。”
她调出共生稻的培育记录,“顾砚担心的基因污染风险确实存在,但温棠的情感数据证明公众需要这种作物——就像平衡草与星环藤蔓的共生,既不能无视风险,也不能因噎废食。”
秦朝阳注意到基因图谱边缘的微小波动:“这段星环基因片段是否稳定?”
他指着图谱上的蓝色节点,“如果能锁定表达范围,控制在非关键基因区域,风险就能大幅降低。”
他看向两人,“伦理审查不是要阻止技术展,而是要为展划定安全边界。”
伦理委员会的紧急会议在两小时后召开,圆形会议桌中央的全息投影同时展示着基因图谱与情感量表。
顾砚站在投影左侧,身后的屏幕滚动着密密麻麻的伦理条款,每一条都用红色标记出风险点:“根据《跨星球基因伦理公约》第17条,未经三代安全性验证的跨物种作物不得进入流通环节。”
他调出地球历史上的基因污染案例,“上世纪的转基因玉米事件证明,短期无害不代表长期安全。”
温棠站在右侧,她的屏幕上是动态的情感符号云,橙色的“信任”
符号与绿色的“期待”
符号占据主导:“但《星际共生协议》第5条也规定,在极端环境下,可适当放宽伦理限制以保障生存需求。”
她播放志愿者的采访视频,画面里的科研人员捧着共生稻笑得灿烂,“火星基地的粮食自给率仅为41,共生稻能让这个数字提升至78,情感数据显示这直接降低了基地人员的焦虑指数。”
星环学者的手指在投影上划出星环伦理符号:“星环文明的‘生命共享原则’认为,基因交流是宇宙的自然法则。”
他调出星环主星的作物图谱,上面全是跨物种融合的成功案例,“但我们会在每种作物上标记基因来源,让食用者拥有知情权——这或许是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