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舱前,用高倍显微镜记录稻穗荧光的变化规律。
连续三十六个小时的观测让她眼下布满青黑,指尖因长时间操作仪器而微微颤抖,但当她看到稻穗纹路随地下水源流动同步变化时,疲惫瞬间被兴奋取代。
培养舱的稻穗突然朝着实验室门口倾斜,楚汐疑惑地抬头,现沈砚秋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手里端着一个保温盒。
他没有打扰她,只是将保温盒轻轻放在操作台角落,又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密封标本盒,放在保温盒旁,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凌晨五点,当楚汐终于完成数据记录时,才现操作台角落的保温盒。
打开的瞬间,温热的水汽扑面而来,里面是精心熬制的营养粥,还贴心地配了小菜。
她捧着温热的粥碗,目光落在旁边的标本盒上——盒子里装着几片烘干的共生稻穗,谷粒饱满,在灯光下泛着自然的光泽。
楚汐好奇地打开标本盒,现底层藏着一张折叠的拓片。
展开的瞬间,她的呼吸骤然停滞——那是沈砚秋拓印的火星水文符号,淡绿色的纹路在宣纸上流动,背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一行小字:“谷粒需要水,就像我需要看你专注的样子。”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字迹,仿佛能感受到他书写时的温度。
实验室的培养舱突然出轻响,共生稻的荧光轨迹在舱底重组,形成与拓片相同的符号,只是在符号中心多了一颗闪烁的光点,像跳动的心脏。
“原来你们早就串通好了。”
楚汐轻笑出声,眼角却有些湿润。
她将拓片小心地夹在实验记录本里,抬头时现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火星的朝阳透过防护罩,在培养舱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稻穗在光线下轻轻摇曳,像在为她加油。
清晨的团队会议上,沈砚秋展示着地下水源的三维模型,岩壁符号在模型上闪烁,像镶嵌的绿色宝石。
他指着符号间的能量流动轨迹:“这些水文符号不仅是导航图,更是天然的节水装置。
符号的螺旋结构能聚集水分子,减少蒸损耗,这就是三亿年前火星文明的节水智慧。”
星环老者补充道:“星环的‘水之契约’符号与之同源,只是我们更注重能量的共享。”
他调出星环的水利系统图,“将火星符号的聚水功能与星环符号的能量共享结合,就能创造完美的节水灌溉系统——用最少的能量,灌溉最多的作物。”
楚汐展示着共生稻的监测数据:“经过三天的符号导航灌溉,共生稻的产量提升了27,而能量消耗降低了63。”
她指着屏幕上的对比图,“最神奇的是,稻穗的荧光强度会随水源深度变化,成为天然的水位报警器,再也不用担心过度灌溉或水源枯竭。”
周舟的翻译器突然捕捉到新的生物信号,这次不仅有共生稻的波动,还夹杂着地下水源的能量频率:“翻译器解析出更完整的信息!
火星水文符号说‘水是生命的契约’,星环的‘水之契约’回应‘共享是契约的灵魂’,而共生稻则说‘我们是契约的见证者’。”
她看着屏幕上的对话记录,眼中闪烁着感动,“跨星球的生态符号竟然能形成完整的对话链,这证明平衡法则真的具有宇宙通用性!”
秦朝阳调出基地的改造计划,将水文符号导航系统标记为核心工程:“立刻启动灌溉系统的全面改造,用火星水文符号优化聚水结构,用星环符号设计能量共享模块,让共生稻全程参与监测。”
他看向沈砚秋和楚汐,“你们俩负责符号校准和数据监测,这是平衡法则在现实应用中的关键一步。”
会后,沈砚秋和楚汐来到培育区的稻田。
改良后的灌溉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淡绿色的符号光流在田埂间流动,精准地将水分输送到每株共生稻的根部,多余的水分则被符号能量回收,形成闭合的循环系统。
稻穗在微风中摇曳,泛着蓝晕的稻壳与乳白的米粒交相辉映,饱满得仿佛要滴出水来。
“你看这些稻穗的纹路。”
楚汐摘下一株稻穗递给沈砚秋,谷粒间的荧光轨迹依然清晰,“它们已经把水文符号刻进了基因里,就像天生的记录者。”
她想起标本盒里的拓片,脸颊微微烫,“谢谢你的早餐和拓片,我很喜欢。”
沈砚秋的耳尖泛起微红,目光落在稻田里的符号光流上:“其实我研究水文符号时就现,地球的‘水纹符’与星环的三角标记结合,会形成心形的能量场。”
他指着两株稻穗的交叉处,那里的荧光恰好组成心形图案,“就像现在这样。”
楚汐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阳光透过防护罩洒在稻田上,符号光流与稻穗的影子交织,形成无数个小小的心形光斑,随着微风轻轻晃动。
她突然明白沈砚秋的意思——他们的合作就像这些符号,看似不同的背景,却能在共同的目标中找到完美的共鸣。
星环学者和陆苍穹正在安装符号能量转换器,将火星水文符号的聚水功能与星环符号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