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749局:神秘档案 > 第6o1章 局 人才培养

第6o1章 局 人才培养(1 / 2)

(作者:向阳舒展)

199o年的春风掠过749局基地的高墙,却吹不散会议室里凝重的氛围。

乾峃昇凝视着墙上的研究进度表,那些尚未攻克的难题如同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们的研究不断深入,可人才断层问题愈严重。”

他敲了敲会议桌,目光扫过团队成员,“十年前跟着我们摸爬滚打的研究员,如今都已两鬓斑白,是时候搭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了。”

三个月后,749局内部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走进培训大楼,走廊两侧的展示柜里陈列着从心灵感应到高反应的研究成果,仿佛在向每一位新人诉说着探索的征程。

培训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实验实操、伦理规范三大模块,由局内顶尖研究员亲自授课。

周启铭负责量子物理与意识研究的课程,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挑战。

在讲解“量子共振探测器”

原理时,他将学员们带进实验室,指着精密的仪器说:“这台设备能捕捉到皮克级别的能量波动,但操作误差可能导致结果天差地别。”

说着,他抛出一个难题:“如果在实验中检测到异常信号,如何判断是真实现象还是设备干扰?”

学员们围在仪器旁,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调试设备,激烈的讨论声在实验室回荡。

最终,一位叫程宇的年轻学员提出通过交叉验证不同频段信号的方法,得到了周启铭的赞赏。

苏晴的生物实验室里,“生蛋白”

研究实践课程正在进行。

学员们戴着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细胞的结构。

“大家看,”

苏晴指着显示屏,“生蛋白的表达会改变线粒体的形态,这是突破人体潜能的关键。”

她安排学员们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生蛋白表达的影响。

学员林薇所在的小组别出心裁,将植物生长激素引入实验,意外现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蛋白的合成,这个现让苏晴眼前一亮,立刻将其纳入研究课题。

伦理规范课程则由许明哲主讲,他将749局曾经面临的伦理困境一一剖析。

“在心灵感应实验初期,我们因忽视受试者隐私,差点酿成大错。”

他展示着当年的案例资料,“所以,你们必须牢记,任何研究都不能以牺牲人的权益为代价。”

课堂上,他还组织模拟伦理审查会,学员们分别扮演研究员、受试者、伦理委员等角色,对虚拟的研究方案进行辩论和审查。

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伦理准则的重要性。

除了内部培训,749局还与多所高校展开深度合作。

在北京大学,“自然现象与交叉学科”

专业课程正式开课。

课程邀请749局的研究员与高校教授共同授课,将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扎实的学术理论相结合。

堂课上,玄真子身着道袍走上讲台,他从《周易》的“天人合一”

理念讲起,结合量子物理知识,阐述炁场与量子场的关联,独特的视角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课后,学生们还能参与749局的实际研究项目。

在历史场景重现的课题中,北大学生王磊运用自己的历史学知识,与陆承钧的描述相互印证,通过对古籍中星象记载的分析,成功缩小了一处未知遗址的搜索范围。

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也为749局带来了新鲜的思维。

为了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749局设立了“探索者基金”

只要学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设想,经过评审通过后,就能获得资金支持开展实验。

年轻研究员赵阳受到科幻小说启,提出“利用虫洞原理实现远距离心灵感应”

的大胆设想,尽管在初期实验中遭遇多次失败,但局里依然鼓励他继续探索。

在团队的帮助下,他将量子纠缠理论与空间折叠概念相结合,逐渐完善了研究方案,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局里创新研究的典型案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749局特别注重探索精神的传承。

每月的“探索者论坛”

上,老一辈研究员会分享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和突破时刻。

陈默讲述自己如何在刑侦思维与科学研究间找到平衡,成功设计出双盲实验体系;叶启年回忆在研量子意识放大器时,连续三个月不眠不休的攻坚历程。

这些故事深深感染着年轻一代,让他们明白,探索之路布满荆棘,但唯有坚持才能看到曙光。

1991年,批经过系统培养的学员正式加入研究团队。

在心灵感应实验的升级项目中,程宇带领的小组运用新学到的量子算法,优化了信号分析模型,使脑电波同步率的检测精度提升了2o;林薇将在生物课程中的现应用到高反应研究,提出了通过调节生长素

最新小说: 炎灵珠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 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 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 差一点我就碰到月亮 女尊:大佬逃荒种田宠夫郎 离婚后独美,京圈大佬夜夜刷脸求上位 我在大唐当道姑 重生:每日到账1亿美金 神印:柔弱魔法师,只有亿点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