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答应了休沐日请客,他就开始思考在哪里请呢?要不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二决定后,再下帖子。
放学回家之后,他就问刘氏和张氏:“奶奶,娘,我想宴请几位师兄。
你们说我是在家设宴,还是去酒楼之中?”
张氏便问道:“怎么忽然要请客,可是有什么事情?”
王信便把自己的书籍出版,几位师兄现了事情说了一遍。
刘氏就笑道:“早就说过,你写书是一件好事,怎么还藏着掖着。
如今还这样被动,呵呵,下次你就直接承认就好了。”
王信有些心塞的说道:“不是孙儿要藏着掖着,我是怕他们嘲笑我。”
刘氏心中自己的孙儿做什么都是好的,就不解的说道:“你写那么好,他们为何嘲笑你,他们还写不出来呢。”
王信知道奶奶心中,他就是世间第一,样样都是好的,对于家人的话他都是听听就好,万不可当真。
否则奶奶和娘还有姐姐就是自己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她们总是会说好,真好,非常好。
这样的夸奖,会让自己固步自封,不易进步。
哎,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要不,你把同窗们约到家中,给你们做便炉吃。
咱们家中还有羊肉和几条大鱼,还有你和你姐姐在箱子里种的新鲜菜蔬,这不比去酒楼强?”
王信一听,觉得不错,这个天气,吃一顿火锅确实是温暖舒适。
是哒,这个朝代便炉就是火锅。
火锅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火锅是用陶罐制成的。
到了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经非常普遍。
南宋时期的林洪在他的食谱《山家清供》中,就有关于他与友人一同享用火锅的描述。
宋代火锅被称为古董羹,这个名称源于食物投入沸水时出的“咕咚”
声。
这样历史悠久的吃食,自然是这春寒料峭的时候最好的请客方式。
王信开心的回去写帖子,过几日休沐之时就邀请大家前来。
他们家宅子内有一个亭子,本来是夏日乘凉场所,这正好此时布置好招待客人。
再加上园子中盛开的梅花和山茶花,完美又雅致。
哎呀想不到来到古代,请客都要左思右想,要兼备吃好喝好,还要有情调,要符合文人的身份地位。
真是难啊!
说到喝的,他想想啊,米酒应该可行,这个少喝一点应该是喝不醉人。
要不光吃火锅也有点太单调。
还有糕点什么的都要准备好,最好是菜品在摆盘上还要精致。
实在不行就借鉴一下现代饭店里的摆盘方式,青菜打底,上面摆肉类。
碗碟都要成套的。
哎呀越想越麻烦,他需要姐姐帮忙。
王信找到王静,和她说了自己的想法,王静点头应道:“你放心,姐姐保证给你办的妥妥的,你安心读书就是,那日我必然不会落了你的面子。”
王信这才放心。
其实就是他不关心这些,刘氏和张氏也必然给他准备的妥妥的。
只是他想要精益求精,弄得更加精美一点,这才让王静帮忙。
刘氏得知了王信的各种要求,就笑骂道:“还不信任我和你娘,难道还能够给你办砸了不成。”
王林就笑着安慰老妻:“我看是信哥想要你们别太操劳,这才让静姐儿帮忙。
这不正好,静姐儿也大了,学习一下管家办事,以后嫁人了也实用。”
刘氏也想到这一点,这才作罢。
王信这才后知后觉的现,自己这样做有点落了奶奶和娘的面子,他忙忙的补救。
给二人一人买了一件金簪子,讨好的说:“奶奶,娘,我可是怕你们为我操劳,太累了,这才托付姐姐,你们二老可不要怪我做事不周全。”
张氏还好一点,她自己的女儿,她正好想要锻炼一番,就是王信不叫王静,她也会带着女儿学习管家理事。
刘氏就心中舒畅,她就说孙子不是那种看不上她的人,果然是怕自己劳累,是她想多了。
王信汗颜,这小门小户的都会闲中生事,可见高门大户那真的是勾心斗角。
奶奶虽然是不在管家,可是早些年的经历让她习惯了凡事过问一下,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事情,奶奶那更是无比的热情。
似乎孙儿就是她目前最大的生存动力。
王信知道这一点,他也体会到浓浓的爱意,所以他总是把爷爷王林和奶奶刘氏放在第一位,凡事都爱和他们商量。
对于爹娘他也是尊敬,可是和爷奶相比,他心中的地位就要略低一筹。
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亲人,是最爱自己的至亲,他只有用一腔爱意来回报。
爷爷奶奶和爹娘虽然对于他事无巨细,都很关心,可是他们非常有分寸感。
尤其是这一年,他明显的感觉大家都把他当做一个大人来看待,让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