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府试(1 / 2)

四月十二,凌晨时分,正是考生们入场的时候。

江南贡院建筑比江宁县考院要大气恢宏,光是龙门的雕花就让人惊叹古代工匠的手艺,真的是神乎其技。

今南京江南贡院

王信他们走过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排好一队长龙,他们五人排到队伍最后,耐心等待。

和县试一样,很快所有流程走完。

王信再一次被扒光看光,他淡定的穿好衣衫。

此时的天气已经很热,他倒是不用穿那件皮衣,也不用在贡院中过夜,因此也用不上被褥。

不过大盛律法规定,科考需要过夜者,不许带被褥入场,一律省府提供。

估计这个规定也是为了杜绝作弊的可能。

江南贡院的号房比较新,屋顶上没有缝隙,看来不会漏雨。

也许是县试比较靠前的缘故,他的号房位置比较靠前,号舍的墙壁和桌面都比较平整干净。

毕竟面子工程嘛,大家都懂,这靠前的位置肯定是上官要查看的地方,不会太破旧。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王信不得不爬到桌板上把油布固定好。

费了他九牛二虎之力。

完成以后,他好赖擦干净两块板子,撒好药粉,就趴到桌子上小憩。

他要抓紧时间养精神,否则一会儿他怕没有精气神。

卯时三刻,开始卷。

府试第一场无比重要。

卷子下以后,王信先是浏览试卷。

经义题对于他来说是很简单的题目,他三下五除二就把这道题做完。

然后继续往下看去。

这次试题居然有一道数术题。

王信惊讶,以往都是院试才会出现数术题,这次府试居然就出现了。

幸好他学习过九章算术,知道解题思路。

否则他还真的抓瞎。

不要觉得现代人穿越了,在数学上一定就越古人。

也许有人能,反正王信不是那块料。

因此他的古代数学课特别的认真。

王林虽然是吏部的官员,可是当初也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正经进士,数术也是仔细的学习过的。

教导王信自认是手到擒来。

九章算术让王信大开眼界,里面涉及的种类之广泛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二百四十六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

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

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音cui)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

王信老老实实的从九章算术第一页开始学习,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学过数学而高人一等。

相反,他觉得通过学习之后,他反而觉得自己对于古人的数学头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放到现代,若是让他计算一下堤岸用土什么的,他反而不会,尽管他数学学习过,可是现实却不会实际应用。

学习过九章算术之后,再结合一下现代数学知识,他反而对于各种现实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有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府试数术题大概也考虑到学子们的学习情况,考的并不难。

至少王信在九章算术中见过类似的例题。

无非就是勾股问题,九章算术第一章就涉及到了。

他先把这道题写好答案,然后开始思索策论。

昔商汤网开三面,泽被禽兽;周武散鹿台之财,惠及黔。

汉武罢黜百家而儒学兴,贞观纳谏如流以致盛世。

今欲兴教化、振纲纪、安黎庶,当以何道?察古之仁政,参今之时势,试论德治与法治并行之策,兼析宽严相济之方。

或引经据典,或指陈时弊,毋得空言,务求实际。

这道策论以前他也曾经写过类似的,这样的仁政论题这几年是官员比较常考的主题。

此次府试出这道题,可见这知府大人是一个务实的官员,不过从这道题本身来看,主考官应该是偏向于实施仁政。

王信思索半晌,才决定围绕“德治与法治并行、宽严相济”

这一核心,先阐述德治与法治各自的重要性,再结合古代仁政案例及当下社会问题,探讨两者如何相辅相成,最终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写完之后,看一眼贡院中的日晷和漏壶,此时已经是申时初。

贡院中因为要时辰精准,这两样看时辰的东西都被使用。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但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如阴天或夜晚,日晷就无法使用。

因此,古人还使用了漏壶这种计时器来弥补日晷的不足。

日晷

漏壶,又称“铜壶滴漏”

,是古代中国用来计时的一种装置。

它通过水的滴漏来测量时间,通常分为播

最新小说: 女总裁保镖,怎么是我的技师 炎灵珠 女尊:大佬逃荒种田宠夫郎 我在大唐当道姑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 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 差一点我就碰到月亮 神印:柔弱魔法师,只有亿点人脉 重生:每日到账1亿美金 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