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看到有人去喊族长他们,就继续在前边带路。
王信打开车门和爹一起做到车门前,看着这个陌生却又熟悉的村子。
说它陌生,是父子俩都没有来过,说他熟读,老爹曾经在这里长到十几岁,才举家去往京城。
之后也就是考中进士的时候,回来过一次,此后快三十年,都没有回来过。
他经常和王成王信父子两个讲他曾经生活过的小村子,讲他曾经的的荣耀。
王信对于爷爷曾经的荣耀有了很大的感知,村口的举人牌坊和进士牌坊就是他曾经荣耀的记录。
王信暗暗下决心,几年之后,他的举人牌坊和进士牌坊也要建在爷爷的牌坊后边。
到时候祖孙的牌坊一定让王家村美名远扬,让大家都以为他们王家的祖坟冒青烟。
村子中的孩童都看到车上的那个小童,他穿着长衫,大眼睛滴溜溜的盯着他们看,对着他们笑。
胆子大的就边跟着跑边问:“你叫什么啊,我叫王停。
十岁了。”
王信就对着他一拱手,说:“停哥哥好,我叫王信七岁了。”
“你这么小就穿长衫了,我们这里读书的小子才这样穿。”
另一个孩子也说道。
“我读书好几年了。”
王信只能够这样回答。
就在他们的一问一答之中,来到了村子的西头,这里有一栋青砖的房子,看样子很结实,也很干净。
王信从车上跳下来,很快就被蜂拥而来的孩子们包围住。
王停大约是这群孩子的头,他站出来问道:“这里是进士老爷的祖宅,我爹他们前阵子刚刚修整过,你是进士老爷的什么人啊。”
王信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这个进士老爷说的是爷爷王林。
尽管是王林已经中进士二十年,也做官很多年,可是乡亲们依然是称呼他进士老爷。
也许是他们分不清什么部门的什么品级,可是在大家的心里,只要是中了进士,那就是官。
所以他们认为进士老爷就是最大的。
王信对着他们甜甜的一笑,说道:“你们说的进士老爷是我的爷爷。”
“啊,你是进士老爷的孙子啊,那你岂不是很会读书,我爷爷说进士老爷的孙子很会读书,是要来考县试的。”
一个孩子很是惊讶的说。
“你这么小就要考科举了?我哥哥都快十五岁了,夫子才让他考试。”
另一个孩子也说道。
“嗯,我爷爷说让我来试试,顺便和大家认识一下。”
好话大家都爱听,王信对着这群小屁孩,也不要钱的输出好话。
果然大家都喜笑颜开。
这时候张氏叫王信:“信哥儿,你先来梳洗一下,收拾好,再请你的小伙伴们来做客。”
王信答应一声对着孩子们说:“各位兄弟,我要梳洗一下,一会儿咱们在聚。”
一群孩子也听到了张氏的话,都点头答应,各自回家和大人们去学说自己看到的事情。
今天也是巧,正赶上学堂休沐,村中的孩子们都在,正好让王信都见到。
王信这才进到院子里,打量这个不大的小院,王成带着王丁,张氏和李婆子都在打扫房间,安置东西。
两个镖师还没有离开,他们要等着彻底安置好才算是完成这一趟任务。
也在帮忙布置打扫院落。
正忙乎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带着两个老头,还有一群没有去做工的年轻人们都来到了。
刚进门,中年男子就喊道:“成哥儿,是成哥儿回来了吗?”
王成和王信来到中年男子身边,对着他施礼。
中年男子赶紧把两人都拉起来,左看看右看看,边看边说:“像,和林大哥真像。”
王阳本来帮着收拾屋子,这时候跑过来介绍道:“成弟,这是柱子叔,是咱们王家村的村长。”
王成这才喊一声叔,王信也喊一声爷。
王柱子把身后的两个老爷子介绍说:“这两位是你二爷爷和三爷爷。
都是当初你爷爷的叔伯兄弟。”
王成赶忙上前一步就要跪下磕头,王信也跟随着上前跪倒。
两个老爷子赶紧把王成和王信拉起来。
这时候张氏已经收拾好堂屋,赶紧让几人进到屋子里面。
这屋子虽然多年不住人,可是收拾的很利索,东西也都保存的很好,桌椅板凳都有,似乎还是新修整的。
看来村长他们早就准备好王成他们的到来了。
大家落座,张氏带着李婆子和王丁,去打水烧水去了。
这么多人总得喝一口茶水,才是待客之道。
村长媳妇一看这样子也带着几个媳妇子来帮忙,还自我介绍说:“我是你柱子婶子,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找我。
都是一家子骨肉,你们轻易不回来。
可得好好认识一下。”
张氏也笑着说:“婶子,多亏了你和叔给照顾着房子,还有各位嫂子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