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正襟危坐。
中间那上将站起来,嗓门沉得像铁块砸地:“各位,规矩再强调一遍——有想交代家里的,现在写纸上,我们审核后统一转交。
接下来,最少七天,谁也不能走,谁也不能往外发消息。
大家……都明白?”
没人吭声。
早都提前跟家里打好招呼了,老婆都笑他:“你这一去,咱家wiFi密码都得改了。”
上将点点头,侧头给旁边一位少将使了个眼色。
少将清了清嗓子,开讲:“本次会议分两块:第一,谈现役装备怎么升级,让咱的钢枪更硬、盾牌更厚;第二,畅想未来,哪怕听起来像科幻,只要技术能跟上,我们就敢拍板!”
“先从海军开始。”
话音落,全场的视线,唰一下,全黏在了佘遵身上。
为啥?别人都在造小船,人家在造航母、核潜艇、深海猎手——海军那点儿家底,十有八九是他家工厂生产的。
他不开口,谁敢先说话?
佘遵心里叹气,脸却绷得比钢铁还稳。
“我们现在的舰艇,从材料到结构,已经做到极限了。
想动骨头,成本高,收益低,不划算。”他语速不快,字字落地有声,“真正的突破口,是‘眼睛’和‘大脑’——雷达、火控系统、通信链路,全要换代。
还有涂层,海水腐蚀太猛,我们研发了新纳米材料,耐久度翻倍,能多用五年。”
停了停,他又加了句:“就这么办,省力,省钱,见效快。”
话一收,他闭了嘴,像打完收工的拳师,站回原地。
没人立刻接话。
过两秒,一个穿便装的老总开口:“现在海军的战略,早不是守着家门口了,是冲出太平洋。
那些两三千吨的小艇,鸡肋啊。
我的建议——别留了,转给海警。
让它们管巡逻,我们,专心造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