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准备状态。
林悦重新穿上护具,拉紧肩带,检查背部散热口是否通畅。陈宇将干扰器固定在战术腰带上,确认磁吸模块能快速取用。沈逸自己则测试耳麦降噪效果,同时监控系统延迟数据。
两分钟后,全员就位。
“开始计时。”沈逸按下启动键。
林悦率先走向模拟通道入口,脚步放慢,保持匀速。她经过主阀井区域时,右手轻轻扶住墙面,感受压力差变化。这是他们新加的动作要点——通过触觉判断管道稳定性。
陈宇在冷却舱弯道停下,取出干扰器,贴向预定位置。他的手很稳,贴片与墙面接触瞬间,绿灯亮起。
“对接成功。”系统提示音响起。
沈逸盯着时间轴,记录每个节点的实际用时。比预期快了0.8秒。
轮到他自己进入配电间侧门模拟区。他蹲下身,打开工具盒,取出探针插入锁孔。轻微的咔哒声后,锁芯转动半圈,卡住。
他调整角度,换了一根更细的探针。
这一次,锁开了。
他抬头看向终端,倒计时显示:**7分03秒**。
完美契合窗口期。
所有人完成流程,回到指挥室中央。
沈逸摘下耳麦,放在桌面上。他的手指在上面停了几秒,然后重新打开系统日志,查看最后一次设备自检记录。
所有项目均为绿色。
他正要把文件保存归档,终端突然震动了一下。
不是声音,也不是光效。
是一次极短的数据脉冲,持续不到0.2秒,来自护具温度感应模块。
可现场根本没有高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