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昆仑,扎克并未刻意赶路,但步履之间,已暗合天地韵律,速度远比寻常骏马更快。
他体内北冥真气圆融流转,与外界天地气息交感,不仅不觉疲累,精神反而愈发莹澈。
一路行来,但见民生多艰,蒙古铁骑肆虐的痕迹随处可见,荒村断垣,十室九空,与江南的繁华秀美形成惨烈对比。
这乱世景象,如同沉重的砧石,锤炼着他那初成的“统治之道”。
这一日,襄阳城那巍峨雄浑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城高池深,旌旗招展,尚未靠近,一股混合着金铁、汗水与坚韧意志的肃杀之气便扑面而来。
与昆仑的玄奇、武当的清幽、太湖的灵秀截然不同,襄阳代表的,是血与火的现实,是文明与野蛮碰撞的最前沿。
城门口盘查严密,守军眼神锐利,带着久经沙场的警惕。
扎克并未显露武功,只以游学士子的身份,言明欲见郭靖郭大侠。
许是他气度不凡,眼神澄澈,守军并未过多为难,通传之后,便有人引他入城。
城内气氛凝重,军民行色匆匆,但秩序井然,可见郭靖黄蓉治理有方。
街巷之间,时有带伤军士走过,或是民夫搬运守城器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压抑与同仇敌忾。
在守军引领下,扎克来到了位于城中心的节度使府邸,亦是郭靖夫妇的居所。
府内陈设简朴,更似一处军事指挥中枢,地图、沙盘、兵书随处可见。
郭靖与黄蓉早已在厅中等候。
郭靖依旧是那般国字脸,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深沉的忧色与疲惫,但那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浩然正气,却比扎克初见时更为磅礴厚重,仿佛与这整座襄阳城的意志融为一体。
黄蓉站在他身侧,明艳依旧,只是眼角添了几丝细纹,那双曾充满灵气的妙目,如今更显深邃,闪烁着智慧与洞察的光芒。
“扎克小友,一别经年,风采更胜往昔!”
郭靖率先拱手,声音洪亮,带着真诚的喜悦。
他虽不解扎克身上那股愈发深邃难测的气息,却能感受到其中正平和的本质。
黄蓉亦是微微一笑,目光如电,在扎克身上流转一圈,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讶异:
“小兄弟此番归来,气息圆融,隐与天地相合,看来在外游历,所得匪浅啊。”
她心思机敏,已察觉扎克的变化远超寻常武功精进。
扎克恭敬还礼:
“郭大侠,黄女侠,久违了。
晚辈游历四方,略有所得,不敢称风采。
倒是二位坚守襄阳,护佑一方黎民,才是真正的大风采,大担当。”
双方叙礼落座,仆人奉上清茶。
郭靖性子直爽,寒暄几句后便切入正题,眉头紧锁:
“小友回来的正是时候,却也非是时候。
据可靠军情,蒙古大汗蒙哥已亲率二十万大军,不日便将抵达襄阳城外。
此番攻势,远胜以往,襄阳……危如累卵。”
他语气沉重,带着一股与城共存亡的决绝。
黄蓉接过话头,语气冷静地分析道:
“蒙古兵锋正盛,骑兵来去如风,攻城器械亦远胜于我。
我军虽众志成城,但兵力、装备、补给皆处劣势。
硬拼之下,胜算渺茫。
唯有倚仗城防,拖延时日,等待朝廷援军,或寻机破敌。然……”
她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朝廷援军希望渺茫,破敌之机更是难寻。
扎克静静听着,他能感受到郭靖那近乎悲壮的守护信念,也能体会到黄蓉在绝境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智慧与压力。
这与他之前在昆仑以理念化解纷争的局面截然不同,这里是实实在在的、关乎数十万人生死的战争压力。
“郭大侠,黄女侠,”
扎克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二人,
“坚守之志,令人敬佩。破敌之策,亦需绸缪。然晚辈有一问,想请教二位。”
“小友但说无妨。”
郭靖道。
“若襄阳守不住,当如何?”
扎克的问题很直接,甚至有些残酷。
郭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