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一年多前,响应国家号召,毅然中断学业,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战地医院救死扶伤的秦淮如同学。她在前线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如今光荣归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英雄同学归队!”
“哗——!”
刹那间,整个教室爆发出雷鸣般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所有同学都自发地站了起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秦淮如,那目光里充满了真诚的敬佩、欢迎和骄傲。这掌声,是对她勇敢选择的最高认可,是对她平安归来的最热烈欢迎。
秦淮如站在那儿,望着眼前一张张热情洋溢的年轻面孔,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掌声,眼圈不由自主地红了。她强忍着泪意,向着教授,向着全班同学,深深地、郑重地鞠了一躬。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为一句:“谢谢大家!我回来了!”心中涌动的暖流和归属感,几乎要将她淹没。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陆续离开。老教授却叫住了正准备收拾书本的秦淮如:“淮如同学,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跟着老教授来到他那间堆满了书籍和标本、弥漫着淡淡书卷气和福尔马林味道的办公室,秦淮如心里有些打鼓,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刚才的表现有什么不妥。
老教授示意她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摞装订好的资料,厚度颇为可观。他和蔼地看着她,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凝重:“淮如啊,坐。别紧张。叫你过来,是想跟你谈谈你的学业。你这离开了一年多,期间落下的课程非常多,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专业课。任务非常艰巨啊。”
秦淮如的心沉了一下,这正是她最担心的事情。
然而,老教授话锋一转:“不过,你也不用太过焦虑。我记得你休学前,基础打得非常扎实,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的。而且......”老教授加重了语气,“前线这将近一年的实践,是任何课堂学习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你接触了大量的创伤处理、紧急救护、感染控制,甚至可能参与过手术,这种实践经验对你理解理论知识、尤其是外科学,有着无与伦比的帮助,这是你的优势!”
他把那厚厚一摞资料推到秦淮如面前:“这是我和其他几位授课老师帮你整理出来的,过去一年多的课程大纲、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还有一部分课堂笔记的复印件。你先拿回去,尽快熟悉起来。”
秦淮如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资料,感觉接过的不仅是一摞纸,更是老师们沉甸甸的期望和心血。她喉咙哽咽,只能连声道:“谢谢教授,真的太感谢您和各位老师了!”
“先别急着谢,”老教授摆摆手,神色严肃起来,“淮如,接下来的日子会非常辛苦。光靠你自己看书肯定不行。我已经跟其他几位专业课老师都打过招呼了,他们会尽量利用课余时间,给你开小灶补课。比如每周二、四下午,生理学的刘教授有时间,周三晚上,药理学的陈老师可以辅导你……时间表都夹在里面了。你需要付出比旁人多几倍的努力和时间,才有可能把落下的进度追赶上来。告诉我,有没有这个信心和决心?”
老教授的目光锐利而充满期待地看着她。
秦淮如猛地站起身,挺直了依旧单薄却蕴含着力量的脊梁,清亮的眼神中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语气坚定得像在立军令状:“有,教授,请您和老师们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拼命学习,绝不掉队,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这份宝贵的机会!”
“好,要的就是这股劲儿!”老教授欣慰地笑了,“去吧,抓紧时间。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抱着那摞沉甸甸、却又代表着无限希望的资料走出办公楼,重返校园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