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暖和一些再说了。
水正烧着,听到旁边三间倒座房陆续回来人了,李天佑略等一会儿就拎着一条鱼先敲响了隔壁的房门。
开门的是个穿着邮局制服的三十来岁男人,李天佑笑着表示自己是新搬来的,下午出去钓了几条鱼,想着拿回来送给邻居尝尝,顺便互相认识一下。
那男人一边把李天佑让进屋里去,一边嘴里说着太客气了。但手上却一点也不慢的接过鱼挂到墙上。简单寒暄了两句,李天佑就离开了。
这男人叫孙拴住,25岁单身汉,在邮局做邮递员,每月10个大洋。因为是临时工,还没给配自行车,只能每天都早早的出门靠两条腿送信,跑一天下来非常累。
但他很珍惜这份工作,想着攒点钱娶个媳妇儿,要是转正了每个月就15个大洋,再生两个崽子,唉呀呀想想都美。
中间那间倒座房里也住着个男人,叫周顺发,四十来岁。在以宫廷菜闻名的同和居后厨做帮工,老婆孩子都在乡下。
最里面那间住着个中年女人,没见过她男人和孩子,大家都喊她杨婶子,靠给大户人家缝缝补补和浆洗衣物过活,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感谢孙拴住那张拴不住的嘴,让李天佑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把邻居们的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回家又拿了一条鱼,李天佑敲开了周顺发的房门。周叔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一身厚实的黑布棉袄,不善言辞,看实在推脱不了李天佑拿来的鱼,说什么也要把半包点心塞给他,闷声留下一句:
“邻里邻居的有事儿吱声。”
随后就关上了门,弄得门外的李天佑哭笑不得。
拿上最后一条鱼,李天佑去拜访了住最里面那间倒座房的邻居。杨婶子看起来四十多岁,头发用褪色的青布条扎的严实,上身一件斜襟青布袄子的衣角和手肘处都有补丁,下面穿着这个年代盛行的宽裆裤和一双半旧的棉鞋。
看的出来,杨婶子生活确实不宽裕,但她是个爽利的人,身上的衣服和屋里的陈设虽简单却收拾的干干净净。
李天佑说明来意,杨婶子却体恤几个孩子求生不易,坚持不要那条鱼。李天佑只好说道:
“婶子,我还想麻烦您一事儿呢,您不收我也不好意思说不是。”
说着把鱼塞到杨婶子手里,不等她开口,又说:
“我想着今天给弟弟妹妹们擦洗一下,但不太会照顾孩子,您能帮帮忙吗?”
听闻此话,杨婶子忙说:
“这算个啥,我这就过去。”
放下鱼,杨婶子就把门关上跟李天佑回去了。一进门就看到三个不大的孩子正在乖巧的自己脱衣服准备擦洗。杨婶子赶快三步并两步的上前阻止道:
“水烧好了吗就脱衣服,着凉了怎么办,这屋里这么冷怎么能行呢?”
说着就风风火火的出去了,只留下李天佑和三个孩子面面相觑。很快杨婶子又用火钳夹着一个火盆走进门来,
“天佑,你先烧水,等屋子暖一些了再让孩子们脱衣服。”
随后自来熟的开始帮李天佑先把床铺好。
很快水烧好了,屋子也暖和了一些,杨婶开始依次给三个孩子擦洗,洗完一个就塞进被窝一个,生怕孩子们着凉。李天佑看着麻利的杨婶,一点也插不上手,只好待在灶台边专心烧火,保证一直有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