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手脚麻利地,将大车上的粮食,分装到了毛驴的背上。
半个时辰后,下河套村的村西头,一处早已废弃的打谷场旁。
村里的老族长,正带着几个村民,借着微弱的月光,焦急地,等待着。
“来了!他们来了!”
一个负责望风的年轻人,兴奋地,从远处跑了回来。
很快,杨汝成和刘老四,便牵着几头驮满了粮食的毛驴,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杨……杨队长!”老族长看到那几袋沉甸甸的粮食,激动得,老泪纵横,“您……您真是我们村的救命恩人啊!”
“老人家,快别这么说。”杨汝成将缰绳,交到了他的手里,“我们都是中国人。乡里乡亲的,理应互相帮助。”
“可是……可是,”老族长看着他,满脸的担忧,“您这么做,日本人……日本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他们会报复的啊!”
“报复,也要让他们,有那个本事才行。”杨汝成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
他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些虽然面黄肌瘦,但眼中,却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的乡亲们。
“老人家,我今天来,不光是给你们送粮食的。”他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我也是来,求你们,帮我们一个忙。”
“队长,您说!只要我们能办到的,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在所不辞!”
“我不需要你们上刀山,下火海。”杨汝-成缓缓地说道。
“我只需要你们,从今天起,当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日本人什么时候出城,出了多少人,往哪个方向去了。镇子里的汉奸,又跟哪个日本人,勾勾搭搭。”
“这些,就是我们最想知道的。”
“我们是水里的鱼,但这水,不能是死水。只有你们,这些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才能让这潭水,活起来。”
老族长看着杨汝成那双在黑夜中,亮得惊人的眼睛,没有丝毫的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
“队长,您放心。”
“从今天起,我们整个‘下河套’,就是您,最忠心的,眼睛和耳朵!”
“这片林子,就是我们,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