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终战前夜(2 / 3)

在倭国境内来回奔驰,从不叫苦。”

“最好的还是老二,心细如发,深沉有谋,颇有统帅之风。”

“嗯,弟弟们小时候胡闹,如今却都也大了,自然要想着为国效力。”朱标默默点头,缓缓说道。

只不过随着朱标声音落下,两人又重新陷入了又一阵的沉默。

并非老朱不想和朱标多说,只是现下朱标已是皇帝,已经能挑起一国重担。这感觉就好像是农家父亲见到孩子成家立业后,虽心中有好多话想说,可一到嘴边却忍不住要斟酌斟酌。

毕竟面前的孩子已不是小娃娃,自家的儿子已然成了一个能独面风雨的大人。

不过就这么走走,老朱也觉得很是惬意。

凉风入怀,因早年作战受伤,吹得老朱膝盖猛地一酸。

被朱标扶着坐在一旁后,老朱一面捶着自己的腿,一面自嘲道:“果然是年纪大了些。”

“早着呢。”

“嗯?”

见老朱似是没听清,朱标接下自己外袍,很是自然的披在老朱身上后,语气随意道:“儿子说,您正值壮年。”

“待倭国一战过后,您便不要再离京了。平日里和徐叔他们饮酒跑马,养养身子。”

“待雄英年长一些,还要劳烦您帮忙管教雄英。”

“嘿嘿。”老朱咧嘴笑道,“早听村里老人说带孙子也是一大乐事,没想到咱泡了一辈子苦水,老了还能乐呵乐呵。”

“何止!”

“过些年,二弟、三弟他们便都有孩子,平日里也把这些孩子接到宫中,陪您好好乐呵乐呵。”

“之后雄英有了孩子,雄英的孩子有了孩子,您可要看着咱大明传下去个四五代。”

“哈哈哈,到时候咱恐怕要一百多岁了。”

老朱笑着笑着不禁抬眸看向天边皎月。

明月无期,人寿有限。

虽然知道朱标是故意哄他,可他又何尝不想似天边明月一般,看着大明传个四代、五代,以至百代。

对老朱而言,越是这种偏向农家父子之间的温情,越是能打动他心头柔软之处。

此时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甚至能看到一群孩子围着他在院中玩闹的天伦美景。

轻咳一声后,老朱却也收起心中柔情,语调略带严肃说道:“算起来,咱爷俩离京已有三月。”

“待你回京,必然还有些许麻烦等着你。”

“到时候却也有你要忙的。”

朱标默默点头,也是认同。

“朝中没有武将却也不成,你想好带谁回去。”

“儿子特意赶来也是为了此事,回京之时,儿子打算将二弟、三弟他们一同带上,景隆、允恭他们也一并同行。”

“至于其他将帅,还是留给您,继续征讨倭国南境。”

“那.....”

“京中有王保保,有锦衣卫蒋瓛。儿子麾下也有何义山,出不了什么乱子。”

“况且刘伯温、李善长、宋濂、高启等人也一直留在朝中。”

见朱标已有决断,老朱默默点了点头,倒也没有继续多言。

不过提及李善长。

老朱眉头一挑,语调不温不火,淡淡说道:“百万大军出征在外,军需粮饷供应不断,绝非易事。”

“没想到李善长竟还真给办到了,而且办的如此之好。”

“父皇是说.....”朱标眸光谨慎,静静注视着老朱。

可老朱眼中却看不到半分对李善长的杀意,依旧是不咸不淡,似不掺杂半分个人情感般,缓声继续道:“李先生是有大才,可终究还是老了。”

“若你回朝之后还依旧重用他,一来是世人笑我朝无人,二来也显得朝廷没有宽济老臣之心。”

“儿子明白.....”

“自然!凡世之大才多有偏执,若无偏执其行则有漏。”

“若不是太大的事,为君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总还是瑕不掩瑜。”

对于老朱这话,朱标听完不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他爷俩离京后,关于京城诸事,锦衣卫都有密报传来。

可听到老朱这番话,朱标总感觉老朱知道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不过不等朱标问清楚,老朱缓缓站起身子,便要朝营帐返回。

朱标见状也不再多问,默默跟在老朱身后。

路经兵士们的营帐时,老朱、朱标也能清楚听到帐内将士们的谈话。

“这次皇爷和陛下都在军中,哥几个也是三生有幸,待攻下倭朝京师后,定能见到皇爷和陛下的真容!”

“谁说不是呢!等回乡后也能跟街坊四邻吹吹牛,咱爷们也是跟着皇爷、陛下打天下的老兵。”

“嘿嘿,有皇爷在,有陛下在,这几天来打仗也打的痛快。军饷不缺,粮饷充足,跟着大军走走便能赚到军功。”

“你他娘的别耍懒,明日攻城皇爷和陛下定亲历军中,到时候多杀几个倭寇,也不算你白吃了这些日子的干饭!”

听到营帐内兵士的谈

最新小说: 第一权臣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嫡嫁千金 还说你不是神仙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唐时明月宋时关 鹰掠九天 游戏?还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