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乾杀猪匠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出兵在即

第二百一十九章 出兵在即(1 / 3)

“右相大人高瞻远瞩,此策甚好。”

谢必安目光微亮,不由得高看崔思退一眼——这老伙计平日看似沉稳寡言,没想到竟能想出“围魏救赵”

的巧计,从眼下局势看,成功的概率确实极大。

但他话锋一转,又添了层顾虑,“只是唐州军先前与北元苦战,伤亡本就极大,淮北三州又遭战火重创,民生凋敝,若要他们出兵嵩州,所需的钱粮军备,朝廷该如何筹措?”

崔思退闻言轻笑,语气带着几分通透:“左相大人这话在理,要想马儿跑,总得喂些草料!

眼下若是从荆湖调粮,经巴蜀运往汉中,沿途损耗不说,还未必能及时送到王显忠手中。

倒不如从中调拨一部分,直接给了唐州军——既省了转运的功夫,又能让他们有底气出死力,说不定效果比劳师远征更好。”

他心里门儿清,要让完颜图分兵回援,唐州军必须打出足够声势,若是连基本的钱粮都不给,武安君即便愿意出兵,也未必能成事。

“陛下,万万不可!”

魏师逊突然上前一步,语气带着急切,甚至忘了掩饰眼底的担忧,“唐州军如今已坐拥淮北三州之地,若是此次再让他们打下嵩州……甚至趁机拿下陕州,那势力恐怕就难以约束!”

他越想越心惊,声音都微微紧:“眼下淮北三州只是暂时疲敝,只要过了明年秋收,便能逐渐恢复元气。

可若武安君真占了嵩州、陕州,手握五州之地,治下人口怕要过五十万,实力都快比肩汉中了!

到时候他拥兵自重,朝廷还能镇得住吗?”

崔思退脸上的笑意淡了些,语气也沉了下来:“魏大人,眼下最紧要的是救援王显忠、保住西路军。

本相暂时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不如魏大人说说,你有什么计策,能快解积石州之围?”

他实在不懂,魏师逊为何偏偏跟武安君过不去,如今朝堂能用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再纠结私怨,耽误了军国大事,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魏师逊被这话噎得说不出话,嘴唇动了动,最终只能垂——他心里清楚,兴化军已被调往巴蜀平叛,襄阳军刚换主帅,还在整合军务,其他沿途军队战力薄弱,只能据城而守,除了唐州军,确实没有第二个选择。

“陛下,臣也认为右相之策可行。”

兵部尚书谢必行适时开口,语气沉稳地分析道,“比起大规模调兵,从巴蜀远征关中,右相的提议不仅能减少钱粮损耗,兵员调动也更便捷。

而且一旦完颜图分兵回援嵩州,王显忠的压力会大大减轻,后续救援难度也会变小——甚至有可能趁机拿下洮州,与积石州连成一片,彻底稳住西路防线!”

从巴蜀到关中,一路数千里,若是陷入持久战,所需的人力物力足以拖垮大乾,相比之下,让唐州军在嵩州牵制北元,显然是更稳妥的选择。

赵牧沉默片刻,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最终缓缓点头:“朕也觉得右相所言不错。

只是此事不能只靠传旨,还需派一个人亲自去趟唐州,当面跟武安君说清利害——既要让他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也得让他知道朝廷的重视。”

他心里掂量得清楚,唐州军坐大是“以后的事”

,大可以慢慢想办法制衡;可若是王显忠部救不回来,大乾在西路就会从攻势转为守势,万一巴蜀内乱迁延不愈,北元再趁机觊觎汉中,那损失就无可挽回了。

但他也有顾虑——既怕武安君出工不出力,只是象征性地打几仗,吸引不了北元注意力;又怕武安君太过强势,真把嵩州、陕州拿下来,日后尾大不掉,成了朝廷的隐患。

魏师逊和隆大元听到这话,都尴尬地低下了头——魏师逊先前与武安君有隙,隆大元上次在临安也没给对方好脸色,若是他们去唐州,武安君怕是连门都不让进,更别说谈事了。

赵牧的目光在殿内扫了一圈,见没人主动请缨,不由得皱了皱眉——显然,之前武安君在临安受的委屈,让大臣们都觉得这趟差事尴尬,不愿去触这个霉头。

“崔爱卿,这计策是你提的,你看派谁去唐州合适?”

赵牧把问题抛给崔思退,他自己不便直接点将,免得落人口实。

崔思退心里早有盘算,他原本想推荐李恒茂——毕竟李恒茂与武安君有旧,沟通起来更顺畅。

可若是直接点李恒茂,难免会引起魏师逊等人的猜忌,倒不如换个人选。

他略一沉吟,开口道:“陛下,如今朝堂诸事繁杂,吏部要调配官员入川,兵部要统筹援军,户部忙着筹粮,工部需修缮船只,枢密院更是军机不断,都离不得人。

唯有礼部、刑部事务稍缓。

老臣以为,礼部清贵,蔡正阳尚书又是蔡相之子,身份尊贵,若是让他去唐州,定能让武安君感受到朝廷的重视。”

眼下朝廷正忙着调兵遣将入川,各部都忙得脚不沾地,唯有礼部暂无急务,蔡正阳去唐州,既合理,又不会引人怀疑。

“陛下!”

蔡正阳一听,心里顿时咯

最新小说: 歌影山河 冷书生(一受多攻)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乖,再让我亲一口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王朝的腐朽 万兽之国(H)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