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 第521章 水灵灵的北京

第521章 水灵灵的北京(2 / 2)

两边一路结伴走来,多少攀上些熟络友情,表现出依依不舍和热情洋溢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俩钦差真不敢多耽误,他们得挤出时间先回家一趟,把梁山送他们的私人礼品卸下藏好,再赶在衙门下班前把豪车交割掉,把差事向部门老大汇报好。

“哦呦,北京的明城墙好高大好气派!高得来挡住视线,城里头啥样概莫不见。”泰森特地下车比了比城砖,回车里大发感慨,“比施州的城砖大好多。”

老魏听了不免心中嘀咕,这货说啥呢,啥明城墙,难道想着找出几块辽金的城砖不成?

曹少说道:“二百多年京师首善之地必须高大气派。”--“魏局且担待,泰森是乡下人进城少见多怪。”

“你这话呢对也不对。从永乐年迁都算起,二百多年里有二十年算做行在,法理上作为京师首善之地还不到二百年哩。”

嗯?没听懂!泰森和曹少都表示愿闻其详,请魏老师继续开金口。

“真想听?”

“嗯嗯,想听。”

老魏整理下衣服,只恨头上没帽子无法正冠。于是正襟危坐,“且听老夫道来…”

永乐元年永乐帝下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四年开始营建北京城。十九年正月,朱棣御奉天殿朝百官祀南郊,迁都大政完成。

定都北京有个很大的劣势,粮食靠漕运,物流成本高企。仁宗朱高炽上台后便想着迁回南京,于洪熙元年宣布“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但朱高炽突然驾崩,在遗诏中留下“四方向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寄希望后继之君完成还都大计。宣宗朱瞻基继位后遵照父亲遗诏将南京重新定为京师。此时蒙古威胁颇大,还都时机不成熟,政府机构都还留在北京办公,导致北京有首都之实而无京师之名,而南京则有名无实。到英宗朱祁镇时期局势又发生了变化,从永乐十九年算起,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已长达二十年,朝廷重臣以及皇亲国戚都在北京扎根了,此时再还都南京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动摇统治。正统六年,朱祁镇正式定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在之名。纠结了半个世纪的定都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正统六年即1441年,到现在确不足二百年。

泰森抱拳感谢魏老师赐教,“受教受教,长知识了。”

“老夫还没说完呢。天子守国门、梁山驻南疆。所以呢,你等四子排除万难敢于迁居南洋烟瘴之地,也是大魄力大手笔。”

啊呀呀呀!马屁自九千岁口出,一句顶万句,受宠若惊!

进到城里,发现1629年的北京没有后世那么大,却是个水乡,河湖纵横、清泉四溢、湿地遍布、禽鸟翔集的水乡。

其实只要听听北京各处水灵灵的地名就知一二。称作湖的有:太平湖、紫竹院湖、陶然湖、龙潭湖、柳荫湖、莲花湖;称为潭的有积水潭、玉渊潭、韩家潭、黑龙潭等;叫作海的有北海、中南海、什刹海、后海等;叫淀的有海淀、金盏淀、高桥淀、清淀、洄淀。对了,还有着名的龙须沟!

北京的水哪去了呢?不过脑子想请教本地人魏忠贤,临张嘴醒悟到所问非人,还是问百度吧:“小度小度,城里城外的江河潭淀湖泊沟塘哪儿去了?”

最新小说: 大唐男保姆 回到汉朝当大佬 不学鸳鸯老 灭世魔龙三岁半 九娘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火烧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