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95章 子孙

第95章 子孙(2 / 3)

弓了,十步十箭,能中七箭呢!”

正心儿(杨辰安),也炫耀地说道。

“嗯,不错,我的两个小宝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咱们家,也不求你俩靠读书显耀门楣,所以这马上马下功夫,都得和你爹爹一样,先得过关。”

“看看这世道乱的,许多时候不仅脑筋要有用,还得咱们的拳头硬。”

“你们俩个小祖宗可得记牢了,男子汉什么都能缺,但保护自己、咱们家的本事,可不能少!”

王蔻心疼地拍拍两个像鹌鹑一样趴在被窝中的乖孙子,循循善诱。

“奶奶,你说这本事,是不是要像爸爸一样,当大将军?”

正心儿还小,在他理解的本事,就是当大官。

“弟弟,不是的,奶奶说的本事,就是君子不器!”

“哦,我知道了,《论语·为政》中这么说,子曰,君子不器。”

一听这话,一直仔细听两个小家伙说话的温璇来了兴致,便问道:

“那夫子有没有说过,什么是君子不器?”

“夫子说,器是工具、手段和规则,是等而下之的东西,有能力的人不能拘泥于这些,要做利用这些但并不依赖这些的人!”

可立儿一本正经的说道。

“正心儿,你怎么理解?”

王蔻对这个五岁的小孙子,寄予厚望。

“夫子说,目的最重要,不器,就是要成为掌握器的人。”

“嗯,你们两个小宝贝学得都不错,不过,你们两个还有补充的吗?”

两个小家伙对视一眼,想了想,可立儿率先说道:

“我想起来了,《易经·系辞》中有这么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不能像器具那样,其能力和作用只是仅仅局限限于某一方面。”

可立儿的话,立即迎来了王蔻和温璇的赞扬。

不想正心儿也不甘示弱,说道:

“夫子说了,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要和爸爸一样,要做王……”

“哎吆……”

王蔻一下子捂住正心儿的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温璇,也被儿子的话,说得一阵发呆,然后又若有所思。

这货,还是个想当老大的主啊!

三代人,半天没有了声息……

冬日的寒风,吹过窗外的树枝,呜呜作响。

“阿爹,东北的事,可有什么问题?”

在书房中,阿布和大屋作父子二人,盘腿坐在暖炕上,边喝酒边说话。

旁边,胡图鲁忙乎着沏茶伺候。

“东边和西边倒是安宁,不过,我总感觉幽州的地界上不太安生!”

大屋作知道儿子在问什么。

粟末地的那一套,自己根本不用关心。

影子政府的存在,现在还是个包裹在部族自治外壳里的高等机密。

况且,自己少搅合,也有利于阿布左右施为,不因顾忌自己而耽搁大事。

大屋作说的,却是近两年,屡屡发生在临近的北平郡、渔阳郡、安乐郡,以及奚国边境发生的骚乱。

“可发现了什么?”

阿布和胡图鲁,给大屋作敬了一杯,先喝了。

“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一直不停。似乎这背后,总有人操动的,可是追查来去,却没什么结果!”

大屋作慢慢地喝了酒,说道。

“嗯。我已经看到了,从去年十月起,总有不明的力量,试图窥视咱们粟末地的内幕。”

“可是据我所查,并非白鹭寺的手脚,但说是太原那边的,又不像。”

“为此,司徒先生他们,加紧了辽西、奚国边境的布防和监察,非有可信的过所、证人,不得随意出入境。”

“但是咱们那里,海路、陆路线路众多,不好防范啊!”

阿布知道老爹说的情况,这也是他急迫地想要控制涿郡永定军仓的缘故。

“营州大营的边军,已经暗中布防北平郡边境,你那边是什么情况?”

老爹问道。

“整个北部的大军,现在由苏定方和古思汉负责,大体上有十五万步骑。”

“其中,六万在东突厥中南部。三万在西部,渔阳、涿郡方向。在奚国边境线上,常驻六万!”

“再加上您那边是三万边军,应该是够的!”

阿布安慰老爹道。

“嗯,不过还是最好提醒一下邓暠,薛世雄和罗艺,都是桀骜之辈,不是好相与的。”

“我知道的,已经着人向他提醒了。这次他也会来京师参加大朝会,到时候我再约他好好聊聊!”

“好,小心些,你的那摊子事,我也不想多问,就是尽量多替皇帝想想,如今这天下,他也不容易啊!”

广皇帝面对的危局,其实从他连续两次远征失败,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先不说打高句丽是不是帝国必须,单是御驾亲征无功而返,就已经让他

最新小说: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乖,再让我亲一口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钢铁先驱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