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40章 殇骑

第40章 殇骑(1 / 3)

“李密此僚,总是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呸!实乃胆大包天、不知死活的亡命之徒!”

“有辱先人啊!”

下首的周法尚,自然对蒲山公的这位后人,很是了解,也异常痛恨。

李密的老爹李宽,和周法尚的父亲定州刺史周炅,都是往日要好的同僚。

只是随着两位老大人去世,两家之间便少了来往。

李密,太各色,眼高于顶,视天下人如无物!

好少与老爹的故人来往。

“既然他要战,咱就战,怕了不成?”

“大使,末将愿意为先锋,灭了这些乱臣贼子的威风!”

秦琼“腾“地站起身来,慷慨请命。

虽然他离开张须陀等人,前往骁果卫任职已经有一年有余,但那份身先士卒的冲劲一如既往。

秦大哥官职是高了,但那股子赤忱勇猛还在!

罗士信、魏征等,也纷纷起身请战。

“士气可用,可为一战!”

“为大总管贺!”

另外两路大将周法尚和刘长恭,也对张须陀表示了决心和信心。

张须陀,抚须微笑,心里自然是满意无比。

“好,咱们且去一会流贼李密,看看他流窜之后,到底有了何长进?”

……

军中大帐中,众人开始研究战法布阵。

而两军的斥候、密探之战,如火开展。

代海寺,位于荥阳东南、索水之滨,金堤关东南。

以此往西往北,便是一座座重要的国家粮仓,尤以洛口仓为最。

据寺碑记载,此寺创建于北魏早期。

民间盛传,观音菩萨北行,移居荥阳多次显圣渡人,并以荥阳护城河随南海上潮示人以灵。

从此,荥阳护城河开始随着海水潮汐起落,成为一景。

代海寺,因此故名,其意为替代南海,并成观音菩萨之第二故乡,也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之一。

以往,代海寺的香火异常旺盛。

然而,这两年,代海寺渐渐变得沉寂和破败。

上香还愿的人少了,慕名而来的客商少了

这里来的,全是流离落难、无家可归的灾民、难民。

代海寺敞开怀抱,尽量周济,但是这样的日子,又能支撑多久呢?

最近,这里的人更少了些。

因为听说荥阳城外,官府在开仓放粮。

只要是按照官府的要求,去干完一件大小事情,就可以凭着竹签到城东另一边粥棚领到一份粥饭。

那粥饭尽管还是吃不饱,但至少可以让肚子里有了点东西。

九月头上的代海寺,其实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远处,是高大的荥阳城,古朴肃穆。

近处,索水横流,波光浮动。

索水两岸,不甚高峻的小山,起伏蔓延。

原本苍翠的林木,已经变得有些稀疏,浅绿发黄的树叶犹如点点星花,占满山野。

山青,水也秀,风光也是绝美宜人。

但是,这美好,却被大海寺前面平阔的田野上,那剑拔弩张的杀气,冲淡得若有如无。

瓦岗军,剿匪军,两两相对。

代海寺中的观音菩萨,似乎做了天然的见证!

不多的难民,紧闭寺门,瑟缩发抖,唯恐这战争余恶殃及他们。

然而,战火之中,谁会关心他们的生死?

代海寺的僧尼,开始带着所有难民,在菩萨前面诵经祈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阿弥陀经》,行树罗网,出微妙音,传遍四野。

张须陀,列的是方阵。

所谓“方阵”,即由步、车、骑三部组成。

战时,步与车交错,将抬着的拒马鹿角半插入地,构成方阵。

骑兵,位于方阵中央。

方阵,四面外拒,乃是大隋抵御突厥的常规阵型,传自古法。

此阵,先以步兵击敌迎敌。

胜之,阵中骑突出追击致大胜;不胜,可保骑兵主力不失。

这是一种保存珍贵机动力量的作战方法,也是一种典型的消极防守之阵。

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者也”。

杨素生前评之,“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

一代战神杨素,是极力反对这种阵法的。

张须陀,却依然采取此阵,可见其对索水之畔的瓦岗军很是重视。

毕竟,这些衣衫不整的反贼,其人数可是一点不少。

五十多岁的老张,可见行军之谨慎。

瓦岗军,却是锥形阵。

这却是徐世积的杰作!

徐世积,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本为曹州离孤。

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家境富豪阔绰,僮仆如云,积栗数千钟。

<

最新小说: 王朝的腐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冷书生(一受多攻) 万兽之国(H) 乖,再让我亲一口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歌影山河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