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理探源【译注】 > 星家十要(敦品)

星家十要(敦品)(1 / 2)

原文: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凡此四者,可以表示人之心术邪正、品行贤愚也。

译文:

孔子说:“不合乎礼法的事物不看,不合乎礼法的言语不听,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的事不做。”

这四个方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心术是正还是邪、品德是贤良还是愚劣。

注解:

“四勿”准则出自《论语·颜渊》,是儒家修身的核心规范,袁树珊将其引入命理师职业伦理,作为“敦品”的重要依据。

“心术邪正、品行贤愚”是袁树珊判断命理师资质的关键标准,他认为违背“四勿”的从业者,即便命理技艺精湛,也难以获得社会认可。

原文:

若不于此等处做工夫,而惟尚衣服之华美、陈设之精致,终不免为明达君子所轻视。故吾人欲知敦品,当以视听言动为本,衣服陈设为末。

译文:

如果不在这些(视听言动)方面下功夫,却只追求衣服的华丽、陈设的精美,终究会被明智通达的君子轻视。

因此,我们想要理解并践行“敦品”,应当把言行举止当作根本,把衣服陈设当作次要的外在形式。

注解:

此处强调“本末关系”,袁树珊批判当时部分命理师“重末轻本”的现象,主张命理师的信誉应建立在内在品德修养上,而非外在物质包装。

“敦品”是《星家十要》的核心条目之一,袁树珊认为“视听言动”的规范是“敦品”的核心,直接影响命理师的职业公信力。

原文:

苟能如是,则信用远孚,声名振大。有不期然而然者,此固尽人当知之理。为星家者,尤宜注意。

译文:

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会赢得广泛的信任,名声也会传播开来。

这种效果往往是自然而然达成的,这本来就是所有人都应当明白的道理。

从事命理行业的人,尤其需要重视这一点。

注解:

“信用远孚,声名振大”是袁树珊对“敦品”实践效果的总结,他在书中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坚守品德准则能自然积累职业信誉。

“星家”即命理从业者,袁树珊特别强调其“尤宜注意”,是因为命理行业涉及对他人命运的解读,需以高尚品德避免误导或谋取私利,这与《星家十要》“劝善止恶”的宗旨一致。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敦品”是袁树珊提出的命理师职业伦理核心,集中体现在第八卷《星家十要》中。

其核心思想是以儒家修身为本,将品德修养作为命理实践的根基,强调命理师需通过言行举止建立社会公信力,并以道德教化引导求测者。

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

一、品德修养的核心准则:以“四勿”为纲,以朴素为要

袁树珊援引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儒家修身准则,将其作为“敦品”的根本要求:

1.视听言动的规范:

视:不窥视隐私,不窥探求测者的非命理相关信息。

听:不传播命理推断之外的闲言碎语。

言:不阿谀奉承,不夸大吉凶以迎合求测者。

动:行为端正,不借机谋取私利。

2.摒弃外在浮华:

反对以华服美饰、奢华陈设彰显身份,主张“以视听言动为本,衣服陈设为末”。

袁树珊认为,命理师的信誉应建立在专业能力与道德修养之上,而非外在包装。

例如他自书楹联“十亩栽桑,十亩种田,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展现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二、命理师的职业操守:以诚信为基,以劝善为务

1.诚实推断,杜绝欺诈:

要求命理师“忠实雅驯,简洁得当”,避免使用晦涩术语故弄玄虚。

袁树珊特别强调,若遇命局凶多吉少,需委婉警示而非危言耸听,例如对贫困难堪者应“婉言鼓励,使其不绝望”,体现人文关怀。

2.以德化人,引导向善:

将命理实践与伦理教化结合,通过命局分析劝诫求测者积德行善。

例如对“伤官见官”(主口舌是非)的命局,除指出风险外,还需提醒“修心守正”以化解凶性。

这种“命由心造”的思想,与袁树珊在《心命歌》中“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的主张一脉相承。

三、社会公信力的建立:以言行合一立信,以拒贪守廉树威

1.言行一致的示范作用:

袁树珊认为,命理师若自身品行不端,其推断难以取信于人。

他在书中记载自己拒为汉奸批命的经历,以实际行动践行“敦品”原则,树立职业典范。

2.廉洁自律的底线要求:

提出“六不推”原则,即对倚仗富贵、重财轻道、图谋不轨等六类人拒绝推算,避免沦为权贵的工具。

最新小说: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钢铁先驱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乖,再让我亲一口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王朝的腐朽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