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云:得时便作旺论,失令即作衰看。固属至论,然亦要活着。
译文:
古书上说:\"得时令者即为旺,失时令者即为衰。\"
这虽然是至理名言,但也需灵活运用。
注解:
袁树珊开篇即批判传统命理的机械月令论。
根据《三命通会》\"月令为提纲\"的观点,传统论命以月令为绝对标准,但袁氏指出需结合全局动态分析。
例如,甲木生于寅月(得时),若四柱多见庚申辛酉(金重)且无火制化,反成\"木被金伤\"之局,此即\"得时不旺\"的典型案例。
任铁樵在《滴天髓阐微》中强调:\"旺衰需看全局,不可执一而论\",与袁氏观点一脉相承。
原文:
盖五行之气,流行于四时,犹十干各有专令,亦有并存者在。如甲乙在春虽旺,此时休囚之戊己,亦未尝绝于天地也。特时当退避,不能争先,而实则春土何尝不生万物。
译文:
五行之气在四季中流转,虽然十干各有当令之时,但其他五行并未消亡。
例如甲乙木在春季虽旺,此时休囚的戊己土,也依然存在于天地之间。
只是土气暂时退避,无法与木气争强,但实际上春土仍能滋养万物。
注解:
此段体现袁树珊的\"五行并存观\"。
根据《子平真诠》\"专令之中亦有并存\"的论述,即使当令五行强盛,其他五行仍有潜在力量。
例如,寅月甲木当令,若地支见辰土(春土),虽休囚但藏乙木余气,若天干透戊己土且得火生扶,反成\"木克土为财\"的吉局。
徐乐吾在《子平真诠评注》中补充:\"五行之气如四季更替,虽有旺衰,却无灭绝。\"
原文:
故八字虽以月令为重,而旺相、休囚、年日时亦有损益之。权不可执一论也。如春木虽强,金太重而木亦危。干庚辛而支酉丑,无火制而不富。逢土生而必夭,是以得时不旺也。
译文:
因此八字虽以月令为核心,但年日时干支对五行的旺衰亦有增减作用,不可偏执一端。
例如春木虽强,若金气过重则木亦受克。
天干透庚辛金、地支见酉丑金局,若无火制金则难以致富,若再逢土生金则必主夭折,此即\"得时不旺\"的实例。
注解:
袁树珊以\"春木被金克\"为例,说明得时五行若受克过重反成凶局。
根据《滴天髓》\"旺者宜克,衰者宜扶\"的原则,甲木生于寅月(得时),若地支见申酉丑(金局)且天干透庚辛,需透丁火(伤官)制金为用。
若原局无火,行火运可解,否则主肝胆疾病或事业挫折。
任铁樵曾论:\"木逢金克,若无火制,如人逢强敌而无援兵,必危。\"
原文:
秋木虽弱,根深而木亦强。干甲乙而支寅卯,遇官透而能受。逢水生而太过,是失时不弱也。
译文:
秋木虽处休囚之位,若根基深厚则仍可强旺。
天干透甲乙木、地支见寅卯木,即使透出官星(金)也能承受。
但若再逢水生木则过旺,此即\"失时不弱\"的实例。
注解:
袁树珊以\"秋木根深\"为例,说明失时五行若得强根可转弱为强。
乙木生于酉月(失时),若地支见亥卯未(木局)且天干透甲乙,反成\"木坚金缺\"之象。
根据《三命通会》\"阴干得地可转旺\"的论述,乙木在酉月虽处死地,但若得亥水(长生)、卯木(禄地),则\"衰木得生扶,反成栋梁\"。
徐乐吾强调:\"根气强弱决定五行实质力量,非月令单一因素。\"
原文:
是故日干不论月令休囚,只要四柱有根,便能受财官食神,而当伤官七杀。长生禄刃,根之重者也。墓库余气,根之轻者也。
译文:
因此日干不论月令休囚,只要四柱有根,便能承受财官食神等吉神,亦能抵御伤官七杀等凶神。
长生、禄位、阳刃是强根,墓库余气是弱根。
注解:
袁树珊提出\"根气优先\"原则,将地支根气分为三个层级:
1.强根:长生(如甲木在亥)、禄位(甲木在寅)、阳刃(甲木在卯),力量相当于天干三比肩。
2.弱根:墓库(甲木在未)、余气(乙木在辰),力量相当于天干一比肩。
3.无根:若地支无根且天干无透干,即使得时也作弱论。
例如,丙火生于子月(失时),若地支见寅巳(强根)且天干透甲乙(印星),则\"火弱得生扶,可成燎原之势\"。
任铁樵在《滴天髓阐微》中强调:\"干多不如根重,无根则虚浮无力。\"
原文:
得一比肩,不如支中一墓库,如甲逢未、丙逢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