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两气合而成象,象不可破。
译文:
两种五行之气相互配合形成特定格局,这种格局不可被破坏。
注解:
\"两气\"指五行中相生或相克的两种元素,如木与火、火与土等。
\"成象\"指形成稳定的能量形态,例如木火相生构成\"木火通明\"之象。
\"象不可破\"强调此格局需保持纯粹,若遇克制元素(如木火格见金),则破坏平衡。
此句为两气成象理论的总纲,揭示格局稳定性的重要性。
原文:
天干属木,地支属火。天干属火,地支属木。若见金即破。余仿此。
译文:
若天干透木、地支藏火,或天干透火、地支藏木,形成木火相生之象。
此时若见金(如申酉金)克制木,则破局。
其他五行组合(如水木、火土等)亦依此规则类推。
注解:
此段以木火为例,说明两气成象的具体形态:
1.天干透木:木为阳干(甲、乙),象征外在表现。
2.地支藏火:火为地支藏干(如寅中藏丙火),象征内在根基。
3.金破局:金克木,直接破坏木火相生的链条,导致格局失衡。
此例体现\"象不可破\"的核心原则:格局需内外相生,忌见克神。
原文:
五行聚而成形,形不可害。
译文:
五种五行之气汇聚形成完整形态,这种形态不可被损害。
注解:
\"五行聚\"指五行相生有序,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循环链条。
\"成形\"指五行能量达到动态平衡,如树木需水、火、土、金共同作用才能成材。
\"不可害\"强调五行缺一不可或过旺过衰,否则破坏整体平衡。
此句为五行聚形理论的核心,揭示五行协同的重要性。
原文:
如木必得水以生之,火以行之,土以培之,金以成之。五者聚而成形,或过或缺则害。余仿此。
译文:
以木为例,需水滋养、火推动、土培育、金规范,加上木自身,五行齐聚方成完整形态。
若其中某行过多或过少,均会损害整体。
其他五行(如火、土、金、水)亦依此规则类推。
注解:
此段以木为例详解五行聚形:
1.水以生之:水为木之印星,滋养根基。
2.火以行之:火为木之食伤,推动能量流通。
3.土以培之:土为木之财星,提供物质基础。
4.金以成之:金为木之官杀,规范生长方向。
5.木自身:日主核心,需得时得地。
此例体现五行缺一不可,如木旺无金则肆意生长,火旺无土则火势失控。
原文:
独象喜行化地,而化神要昌。
译文:
单一五行独旺的格局(如曲直格、炎上格),喜行生助其化神的运势,且化神需旺盛有力。
注解:
\"独象\"指专旺格,如木旺成\"曲直格\"。
\"化神\"指生助独象的五行,如木旺需火(木生火)流通能量。
\"化地\"指火运(巳午未)。
此句强调专旺格需通过化神(食伤)泄秀,避免五行壅滞。
例如,曲直格逢火运可成\"木火通明\",若逢金运则破局。
原文:
一气者为独,曲直、炎上之类是也。所生者为化神,化神昌旺,则其气流行。
译文:
单一五行独旺称为\"独象\",如曲直格(木旺)、炎上格(火旺)。
独象所生的五行为化神,化神旺盛则五行之气得以顺畅流通。
注解:
此段详解独象与化神的关系:
1.独象类型:
曲直格:木旺成势,需火泄秀。
炎上格:火旺成势,需土泄秀。
2.化神作用:
化神(食伤)为独象的出口,避免能量过旺导致失衡。
化神需得令得地,如曲直格见巳午火为化神昌旺。
此例体现专旺格需通过化神转化能量,而非强行克制。
原文:
全象喜行财地,而财神要旺。
译文:
三合或三会形成的完整格局(如寅午戌火局),喜行财星旺盛的运势,且财星需强旺有力。
注解:
\"全象\"指三合局(如寅午戌合火)或三会局(如亥子丑会水)。
\"财地\"指财星当令之地,如火局喜土(火生土为财)。
此句强调全象需通过财星(妻财)发挥作用,避免五行过旺无制。
例如,寅午戌火局逢土运(辰戌丑未)可成\"火土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