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得之,不可过也。
译文:
自然规律中有寒冷与温暖的变化,以此孕育生长万物。
人在命理中禀受这种寒暖之气,不可过度(失衡)。
注解:
“天道”指自然界的规律,“寒暖”对应四季气候特征。
“人道”在命理中特指命局的五行配置。
此句强调命局寒暖需如自然般平衡,过寒或过暖皆为失衡,为调候理论奠定基础。
原文:
阴支为寒,阳支为暖。金水为寒,木火为暖。
译文:
阴属性的地支属寒冷,阳属性的地支属温暖。
金与水属寒冷,木与火属温暖。
注解:
“阴支”指子、丑、卯、巳、酉、亥(传统命理中地支分阴阳),其性偏寒;“阳支”指寅、辰、午、未、申、戌,其性偏暖。
“金水”五行属性寒凉(如壬癸水、庚辛金),“木火”属性温热(如甲乙木、丙丁火),此为寒暖属性的基本划分。
原文:
得气之寒,遇暖而发。得气之暖,遇寒而成。
译文:
禀受寒冷之气(的命局),遇到温暖之气能得以生发。
禀受温暖之气(的命局),遇到寒冷之气能得以成就。
注解:
“得气”指命局中某五行得令(如子月水得气为寒)。
寒局需暖(火)激发活力(如金水寒局遇火则流通),暖局需寒(水)平衡能量(如木火暖局遇水则成器),体现寒暖互济的核心思想。
原文:
寒之甚,暖之至,内有一二成象,必无好处。
译文:
过于寒冷,或过于温暖,即使其中有一两分成势的迹象,也必定没有益处。
注解:
“寒之甚”指命局全为金水无火(如冬月纯金水),“暖之至”指全为木火无水(如夏月纯木火)。
此类偏枯格局即使有少量其他五行,仍因失衡而致凶,强调寒暖不可过极。
原文:
若五行阳遇子月,则一阳之候,万物怀胎,阳乘阳位,可东可西。
译文:
如果五行中的阳干阳支遇到子月(农历十一月),便是一阳初生的时节,万物孕育待发,阳刚之气处于阳位,(运势)可向东西各方发展。
注解:
“子月”为冬至所在,此时“一阳生”(阴气极盛而阳气始萌)。
“阳遇子月”指阳干(甲丙戊庚壬)或阳支遇子,虽处寒月却含生机,如甲木遇子水(生木),阳气得位而势可舒展,故“可东可西”。
原文:
阴逢午月,则一阴之候,万物收藏,阴乘阴位,可南可北。
译文:
如果阴干阴支遇到午月(农历五月),便是一阴初生的时节,万物收敛蓄藏,阴柔之气处于阴位,(运势)可向南北各方发展。
注解:
“午月”为夏至所在,此时“一阴生”(阳气极盛而阴气始萌)。
“阴逢午月”指阴干(乙丁己辛癸)或阴支遇午,虽处暖月却含收敛之机,如乙木遇午火(泄木),阴气得位而势可流通,故“可南可北”。
原文:
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
译文:
大地的规律中有湿润与干燥的变化,以此生成各类事物。
人在命理中禀受这种燥湿之气,不可偏废(失衡)。
注解:
“地道”指大地的自然特性,“燥湿”对应土壤、环境的干湿状态。
命理中,辰丑土为湿土,未戌土为燥土,水火也分湿燥(如水润火燥),强调燥湿平衡与寒暖同等重要。
原文:
过于湿者,滞而无成。过于燥者,烈而有祸。
译文:
过于湿润的(命局),会停滞不畅而一事无成。
过于干燥的(命局),会猛烈躁动而招致祸患。
注解:
“湿过”指命局水旺或湿土(辰丑)多,如金水旺带辰丑,易致气血凝滞(滞);“燥过”指火土旺或燥土(未戌)多,如木火旺带未戌,易致能量失控(烈),均为失衡之象。
原文:
水有金生,遇寒土而愈湿。火有木生,遇寒土而愈燥。皆偏也。
译文:
水有金相生,遇到寒土(辰丑)会更加湿润。
火有木相生,遇到寒土(辰丑)会更加干燥。
这些都是偏枯的情况。
注解:
金生水,本就水旺,加辰丑湿土(寒土)助水,湿上加湿;木生火,本就火旺,辰丑土性寒而克火,火受克反成郁火(愈燥)。
寒土在此起助偏作用,加剧湿燥失衡。
原文:
木火而成其燥者,言木火伤官要湿也。土水而成其湿者,言金水伤官要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