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100]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101]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102]万历帝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万历十九年(1591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他派遣宦官为矿监税使,盘剥工商,引发了百姓的抗税斗争。万历帝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 [330]
长期怠政的明神宗朱翊钧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即淮抚李三才之争,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100]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103]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100] [104]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着,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05-106]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00]
1620年,明神宗驾崩。 [107]其长子朱常洛登基,是为光宗。朱常洛登基后,面临着其父朱翊钧遗留下的严峻形势,朝纲腐败,经济凋落,宫内纠纷无休无止,军力日衰,边疆吃紧,后金崛起,封疆残破,大明王朝的江山摇摇欲坠。而体弱、孤僻、压抑而又好色的朱常洛又无力挽回即将崩溃的局面。 [327]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朝内党争和宫闱纠纷更为尖锐,先后发生了“红丸案”和“移宫案”。万历帝死后,贵妃郑氏又竭力笼络泰昌帝的宠妃李选侍,以献美姬请封皇太后和皇后之号。新皇帝朱常洛登基以后,每日沉于酒色,无几日就一病不起。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李选侍又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皇太子朱由校于乾清宫,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在以东林党人为主力的朝臣的强大压力下,才迫使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327]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 [108]
明朝覆亡
阉党专权
明熹宗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2年,山东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09]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梃击案、 [110]红丸案、 [111]移宫案 [112-113]”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14]任他们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 [326]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115]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王朝的威胁。熹宗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