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辽(16 / 19)

非小团不贵也”。辽、宋订立盟约进入和平时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边境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四处榷场,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宋方输出的商品有:茶叶、瓷器、麻布、漆器、缯帛、香药、苏木等。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羊、马、骆驼等。

与高丽

参见:辽丽战争

辽朝于契丹天赞五年(926年)灭渤海国后与高丽接触。会同七年(942年)送给高丽50匹骆驼,但遭高丽太祖拒绝。辽使被放逐到孤岛,所送骆驼也都被饿死(万夫桥事件)。至此辽朝多次袭扰高丽边界,统和十一年(993年),辽圣宗率大军越过鸭绿江入侵高丽。最后双方和谈,在高丽同意断绝与宋的联盟后,辽圣宗率军北返,双方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辽圣宗趁机入侵高丽。战后,高丽继续向契丹称藩纳贡。 [119]根据《契丹国志》记载,高丽(《契丹国志》记载为新罗国)每次进贡的物件有:金器二百两、金抱肚一条五十两、金钞锣五十两、金鞍辔马一匹五十两、紫花绵紬一百匹、白绵紬五百匹、细布一千匹 麄布五千匹、铜器一千斤、法清酒醋共一百瓶、脑元茶十斤、藤造器物五十事、成形人参不定数、无灰木刀摆十个 细纸墨不定数目、粳米五百石、糯米五百石、织成五彩御衣金不定数。 [120]

与西域诸国

辽朝与西北诸国保持着较为友好和睦的往来。辽朝西境的主要邻国西夏。辽夏历经河曲之战等大规模战争。长期以来,一直与辽朝保有朝贡和联姻关系。一度为辽藩属,被称为甥舅之邦。辽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也源远流长。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就曾经率军西征,使西域诸国相继臣服 [51]。统和年间,王太妃出师西域,契丹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北宋咸平六年)建可敦城,作为西北的边防重镇,经过多年的经营,使辽朝的势力范围涵盖漠南、漠北与西域之地。

辽朝政府对这些降附的部落属国,均采取“因迁种落,内置三部”的羁縻政策 [52],使的这些国家互相监督,皆不愿背叛辽朝 [53]。这些都使葱岭以东的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与葱岭以西的喀喇汗国,基本上都是亲附辽朝,其与北宋的关系较疏。此外,西亚的波斯与大食在辽初也相继遣使来通好。天赞二年,波斯使来,其第二年大食使来。大食国王遣使为王子请婚,未允。次年,复遣使请婚,辽圣宗以宗室之女嫁之 [54]。

因此,在唐朝灭亡之后,西域、西亚与东欧地区皆将辽朝(契丹)作为中国的代表称谓。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兵书中,还将中国传过去的火药与火器称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中,也依旧以契丹作为中国的称呼。

社会

播报

编辑

风俗

契丹民族的社会与风俗,本不同于汉人。辽朝在统治汉人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则同于中原;在北方的契丹人,则依旧俗生活;介于混杂地区,就呈现两种混合型态。契丹人的仪俗很多,如拜日仪、柴册仪、再生仪、祭山、射鬼箭等。特别的生活方式就是四时的“捺钵”,辽朝皇帝带领百官的中央政权,随着一年四时,到各地巡狩,其宫帐的所在地就是“捺钵”。其他还有“头鱼宴”、“头鹅宴”等生活习惯。契丹饮食文化因地制宜,有蜜饯、果脯等,是用蜜蜡浸渍水果而成,以利保存。清朝东北仍有以欧李(野果)“渍以饧蜜”之俗,北京特产果脯,也是与契丹人的“蜜渍山果”“蜜晒山果”之类一脉相承。

饮食

在日常生活上,契丹人具有北亚民族传统,以羊狐皮裘居多。而贵族官吏则以貂裘为主,并且穿丝绢服饰,所配戴的装饰也比较多。饮酒食肉为普遍现象,居住以帐幕为主,也有居住在宫室。摔跤、击鞠(踢球)、射柳、射兔节、下围棋和双陆等均是辽人的业余活动。关于节令风俗,辽汉皆有,仍以契丹旧俗为主。例如元旦日,以弱米和白羊髓为饼。正月七日为人日,食煎饼,称为“薰天饼”。其他尚有中和、上巳、端午、夏至、中元、中秋、重九、冬至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原传入的,节日风俗大体相同。然而也有一些节令,名称虽同,却保留了契丹固有的风俗和仪式。

契丹人在五代时期就有饮茶习俗,而且茶风日炽,家家户户不可一日无茶,这与他们日常膳食结构和多寒多风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宫廷遇重大节日,尝以茶祀祖祭天地,款待宾客和使臣,而且有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文字游戏:开局获得三颗星辰眷顾 演的越惨我越强,粉丝求我别刀了 狱医 败犬女主请自重,我只想当男闺蜜 我的绝美芸姨 我就赶个山,黑熊让我帮它看荔枝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系统迟到十年,中年老登崛起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他怀着老板的娃进了八角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