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隋(11 / 19)

万 [71]

[72]

户数出自《隋书·卷四十二》 [73]

口数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74]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

710万

[72]

数据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74]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

870万

[72]

户数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75]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1

2 [76]

1

2 [77]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口峰值 [78],因学者考虑到依附于门阀士族的浮客、部曲、奴婢、客女以及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 [74],故学者认为实际人口略高于官方统计数据,隋朝人口峰值应约为5032万 [69]。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

200余万

1500余万

户数出自《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79]

口数出自路遇、腾泽之的《中国人口通史》 [69]

注:本表数据参考《周书》、《北史》、《隋书》、《通典》、《唐会要》以及各版《中国人口史》。

文化

播报

编辑

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85]。各地纷纷广建学校,中原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86]。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刘炫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时最着名的儒生有刘焯、刘炫,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束修,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87]。

王通

王通是隋末大儒与隋朝着名的思想家,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 [88];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 [89]。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离等思想 [90]。他着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与《文中子中说》。他的孙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程朱理学影响深远。

当时的佛教其中最兴盛的天台宗主张止观说,而禅宗主张顿悟说。止观又称为寂照、明静,主张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专注于特定对象,并产生对于该对象的正智慧 [91]。顿悟为“明心见性”法门,即是主张顿悟。主张凡事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92]。

经学

南北朝时期,南北经学有差别,所朝《隋书·儒林传》记载:南人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朝继承北朝学风,知名学者有隋朝初年的牛弘、还有后来的刘焯、刘炫当时并称“二刘”,王通等。

牛弘着有《五礼》,刘焯着有《五经述义》,刘炫有《五经正名》。王通曾聚集第子的有子河汾之间,世人称他为“文中子”,着一”《中说》。降朝政治上的大一线出了思想上的统一,因此王通提出“三教归一”的口号,主张以儒为主,授引信道人儒,预言了三教融合和相互吸收的发展趋势。 [160]

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着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且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 [93]

而隋朝南北着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刚过青春期就无敌了,这正常吗? 十年纠缠:脑癌晚期,我选择了放手! 我,觉醒龙躯虎体,干啥都很猛 未婚夫劝我大度,我挺孕肚嫁他死对头 灵气复苏我是警察我要打击犯罪 闷骚前男友空降,成了我老板 胜者即是正义,分奴圣骑怎么你了 权力巅峰:美人如玉 春夜难缠 被爷爷逼婚后遭不住了,七爷掐腰猛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