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秦(13 / 14)

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拔官员的方式**:秦朝的官员选拔方式,尤其是考核制度和九品中正制,为后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早期的选拔官员的经验。

2. **官僚制度的规范化**:秦朝的官僚体系强调官员职责的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为科举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3. **重视法律和制度**:秦朝官制中法家思想的影响,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这种重视法律和制度的传统在科举制度中也得到了体现,科举考试的规则和程序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4. **中央集权**:秦朝的官僚体系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继承了这一特点,通过中央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员,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公平竞争的理念**:秦朝虽然实行的是举荐制度,但科举制度后来发展出的“怀牒自举,公开竞选”的方式,与秦朝官制中对官员能力和忠诚的考核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一种公平竞争的理念。

6. **教育与考试的结合**:秦朝的官僚体系中,官员的选拔与教育紧密相关,这种传统在科举制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科举考试不仅是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也是培养和教育官员的手段。

秦朝的官僚体系虽然与后来的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选拔官员的理念、方式和目的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影响。

【注:摘自360百科: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

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益,伯益乃颛顼后裔(注: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曰玄嚣、次曰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三子:帝喾、挥公、大业之父;昌意生一子名颛顼,颛顼有一女名女修;大业之父娶颛顼之女女修,生大业;大业娶女华,生伯益,据史籍记载大业、伯益与益是不同的三个人)。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故史载嬴姓多显。

至商末,蜚廉(伯益九世孙中潏之子)、恶来(蜚廉长子,恶来之弟是季胜)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造父(注:蜚廉次子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9],造父侄孙非子(注:恶来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即秦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

当时,为谋求强兵兴国,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魏文侯敢为天下先,率先起用法家李悝,李悝撰写《法经》六篇以为治国之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开发地利、奖励农耕的经济政策,魏国遂强。

为了改变秦国被楚国、魏国欺凌的处境,胸有壮志的秦孝公(公元前381-前338年),于公元前362年即位后(时年19岁),决心复兴秦国,再现穆公的伟业。秦孝公不吝重赏,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人商鞅就是这个勇敢的人,他从魏国跑来了,[13]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商鞅变法

主词条: 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着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进行变法的商鞅[15]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因变法有功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16-19]

第一,实行连坐法。公元前356年,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20]后来,又禁止家人“同室内息”,使父子、男女有别。[21-22]此外,还“平斗俑、权衡、丈尺”,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系统迟到十年,中年老登崛起 狱医 败犬女主请自重,我只想当男闺蜜 开局成为老登让精神小妹崩 文字游戏:开局获得三颗星辰眷顾 演的越惨我越强,粉丝求我别刀了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他怀着老板的娃进了八角笼 渣男新婚日出轨庶妹,我怒嫁竹马 人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