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里爹在生产队养牛,每天一个劳动日,如果再上工的话还要另外记工分。这时候基本上是用履带式拖拉机犁地,只有小块地用牛犁地,但是牛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小块地一般用牛犁地,耙地都是用牛或骡马,牛和骡、马、驴还可以拉车运土、肥、庄稼,牛粪还是很好的有机肥。爹养牛技术好,操心而且勤快,把原来瘦弱的牛养的肥肥的,生产队里谁见谁夸,母牛下崽,每生一头牛崽奖励八十个劳动日,这样爹每年都能挣五、六百个劳动日。妈也大部分时间上工挣工分,小根放假也去挣工分。只是姐姐的户口已经转到了婆家,也不再当民办老师了,摆摊儿做卖布的小生意,也还凑合,比挣工分好一些。
这时候对农村经济的管制也松了一些,做小生意的也慢慢多了起来,姐姐就是在不当民办老师之后开始摆摊卖布的,她的一个大伯哥在新乡一个棉纺厂当厂长,能给她批发一些布匹,不要布票,这样她不用去生产队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就可以维持生计。
他们这里与普遍的农村比起来,情况稍好一点,北方大多数的农村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需要农业政策的重大调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