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可以。”
李安心道当时李非向他请教长琶音怎么处理更有意境是不是就是为了今天。
“我来自偶然——”
伴着琴声,外国语的孩子们开了口。
他们面对微笑,眼神专注,神情与歌词的适配度极高,给台下说不出的感觉。
用心的编配就是这样,只要搬上舞台就能够让台下发现。
尽管是二部合唱,但在孩子们的倾情演绎之下,每一段歌词所展现出的效果都不输四部的现场。
“哗————————”
待到台下掌声再起,李安犹豫片刻给外国语打出了95.5的成绩。
相较四中的舞台,外国语整体上还是差了一些,其主要差距还是在两队队员演唱水平上的差距。
李安把95.3给合唱团,多出来的0.2给到李非。
若是没有李非的钢伴加持,刚才的舞台势必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哗————”
“接下来登场的是蓉西中学”
就这样,我们的李老师渐渐地适应了今天的角色。
作为一名合唱比赛的评委,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既然无法从专业的声乐角度来给出评价,他的重点关注部分就放在了每支队伍的伴奏、编排,以及队伍的精神面貌上。
同时他也在虚心学习。
刚才在会议室林辉还和他聊到年底在燕京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活动,蓉城这边排出的队伍由蓉院推荐,林辉半开玩笑地问他愿不愿接这个苦差事。
李安当然愿意吃这个苦,早在前几天老魏就和他提这个事了。
到时候书人出钱,他带着孩子们去燕京玩一圈,岂不美滋滋。
但若是想赢得生前身后名,光靠他手下这些老师自然也够,不过到时候他也得真正参与制作。
而眼下这些队伍基本是蓉城该年龄段最好的合唱团,最快的进步方式嘛,就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发现优点,然后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
经过李安的观察,他还真发现了一些共性。
但凡是够得上优秀的舞台,基本在编排形式上都处理得格外细致。
其中林辉帮忙排练的铁二中合唱团在“细”的文章上做得最好。
同样都演唱萱草花,第六位出场的三中唱得也很好,可是比起后面出场的铁二中,就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林老师,这部作品也是您编排的吗?”
“嗯,还可以吧?”
“太好了。”
首先在节奏变化上,铁二中为了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在相当多的段落改变了节奏。
比如在“如果有一天,懂了忧伤”这一句,三中是靠和声带来的天然美感烘托气氛,而铁二中在这里的处理做了自由速度变化,加重语气的同时,也突出了歌词的意境。
在最后一遍“好像你,从不曾离开我的身旁”这一句,三中是用渐弱的方式来处理,铁二中在这里采用了先强后弱,类似器乐演奏中的sfp——即在对某个音符进行特别加强后立即回到温和的音量,使音乐在动态变化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比,可谓是戏剧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