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空王佛(1 / 2)

第79章空王佛

韩云闻言,略一沉吟,点头道:“大师仁德宽厚,晚辈自当尽力。若有机缘寻得彩塑之法,必当送回双林寺。”

老和尚面露慰之色,从经卷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布,郑重地递给韩云。

“此乃《金刚加持秘要》,记载了本寺历代高僧研习的愿力加持之术。施主天资聪颖,当能参透其中奥妙。”

韩云双手接过,只见绢布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梵文与汉文对照的经文,其间或夹杂着些金漆绘制的禁制图案。

他略一翻阅,便觉其中蕴含的佛门愿力流转之法颇为精妙。

所谓加持秘法,其实分成了三个部分。

其一,采炼香火愿力,香火愿力无形无质,说到底是精神力的一种,需要特殊的器具来进行承载,如神格面具的手套等。

而这加持秘法中,乃是找一器皿,或钵盂,或木鱼,或铜铃,不拘于器皿形状,用记载手段摄取香火愿力之后,借由禁制法门,将其封印其中。

其二,提纯香火愿力,也可以称之为渡化,人念繁杂,物欲横流,且混杂一起,实在是难以分离。

根本分不清愿力期盼的好坏,故而只能以佛法渡化那些冗杂的欲念,使其成空性自如之态。

借由《金刚经》中的思想核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颂念佛经法咒,以自身溢散出来的精神影响且同化器具中所承载的香火愿力。

物欲减少,相应的人们对于神祟的固有印象认知的占比的精神力就会增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便成了。

这一点道家和佛家大同小异,只不过道家是诵读清静经之类的,各家有各家的典籍。

其三,才是将渡化过后的香火融入需要炼制的物体之中,也是以自己的精神力作为引导作用,就像是一支毛笔蘸墨,在上面作画一样,生成种种神异。

自己的精神力就是那支毛笔,也可以看做是马群中的头马,引领着其他的精神力往那个方向发展。

综其所述,就是所谓的加持了。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人家说得云山雾罩的,都是佛门密语,一说加持什么什么东西,你能想到其中原理才怪。

“多谢大师。”

韩云将秘法抄录了一份后,小心将绢布递回。

老和尚看着韩云,忽然问道:“施主接下来有何打算”

韩云笑道:“我此行本就是为了游历四方,寻访古迹。既然晋省有双林寺这样的宝地,想必还有其他玄妙之处,我打算再多留几日。”

老和尚点点头:“既如此,施主不妨去一趟五台山。”

“五台山”韩云眉头一挑。

“不错。”

老和尚缓缓道,“五台山乃文殊菩萨道场,佛门圣地,其中蕴藏的机缘,远非双林寺可比。施主若有缘,或能有所得。”

韩云心中一动,拱手道:“多谢大师指点。”

老和尚合十还礼:“缘法如此,施主不必客气。”

二人又交谈片刻,韩云见天色将明,便起身告辞。

老和尚将他送至寺门外,临别时忽然说道:“施主,世间因果,玄之又玄。你身上牵连甚广,还望谨慎行事。”

韩云脚步一顿,回头笑道:“大师放心,我自有分寸。”

老和尚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低声念了句佛号,转身回寺。

——————

韩云在离开双林寺后,开始规划自己接下来的行程。

五台山是一定要去的,不过不是现在,那晋省还有什么名山古迹可以去呢

最后,韩云将目的地确定为绵山。

儒释道三教在绵山和谐共存,形成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的独特格局。

又是汉人成佛第一人田志超的核心修行地,传言他圆寂后,有空王佛之尊号。

而空王佛在佛教典籍中被描述为过去世千佛之一,乃是一位古老的祖师佛,其地位高于过去七佛。

其出现时间早于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被尊为两者共同的祖师,也被视为大乘菩提心教法与菩萨道的祖师。

这一位的名号虽然流传不广,但比起众所周知的道济和尚而言,其地位要高多了。

而且,绵山之上还修建有大罗宫。

三清上,曰大罗。

据传介子推曾携母隐居于绵山并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罗仙境”。

就这么一个地方,道家和佛家的同时相争,你敢说它没秘密

自平陶往南而下,便是绵山。

绵山风景奇绝,山势如龙蛇盘踞,云雾缭绕间隐约可见飞檐斗拱。韩云沿着青石阶缓步而上,耳畔传来阵阵钟磬之声,与山涧流水相和,更添几分清幽。

行至半山腰,忽见一灰袍道士倚松而立,手持拂尘,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这位居士,可是自北方而来”道士声音清朗,似带着山间清气。

韩云拱手一礼:“道

最新小说: 毫无存在感的我混在惊悚游戏 好孕小撩精带空间随军,钓系首长宠上天 枕上危情 逆天神妃至上 长夜寄 我真没想撒狗粮啊 下山后,漂亮姐姐蠢蠢欲动 北冥之主 聊天群,但从无限曙光开始 每天都想和反派组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