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为官家亲信,他自然知道,这位狄青之子,不仅仅是狄咏的兄长,同时,如今在宫中的那位临真县君狄小娘子,其实从小是由狄谘的夫人,而非狄咏的夫人教养长大的。
换而言之,这位其实也是未来的国丈!
而且,搞不好,将来的那位狄娘娘会更亲近这一位。
宋用臣也早有耳闻,官家有意,在狄咏卸任御龙第一将指挥使后,由这位接替。
一旦如此,则狄氏昆仲,相继为御龙第一将指挥使的事情,足以使狄氏一族,成为大宋第一将门。
“宋都知!”狄谘很有分寸的微微点头还礼,然后就坐到了将台上的主将位上。
他是武臣,而且,还有可能是外戚。
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和内臣的往来,方是正确的。
坐下来后,狄谘就直视前方,看着在官吏们引领下的各路士子,排队进入一个个斋房。
在内臣和官兵的共同监督下,在那些斋房中更换贡服、贡靴,领取相关物品。
同时也将自身随身携带的物品,交托到官员手中,并领取一块号牌。
这号牌,既是他们的入场证明,也是他们考试之后,领回相关物品的凭证。
七千多人的庞大队伍,哪怕分成了十几支不同的队伍,并且有专门的官员引导一个个的有序进入斋房,更衣领物,却也花费了足足四个时辰的时间。
直到当天下午,才终于结束了相关工作。
所有士子全部进入,礼部在开宝寺内提前布置好的贡院。
狄谘看着最后一个士人,进入贡院考场。
他站起身来,走到将台前,朗声道:“奉圣旨,即刻关闭贡院诸门!”
“除送贡餐及饮水、汤药之人外,一切人等皆不得出外!”
“而诸送餐人等,出入贡院,皆由御龙第一将搜身、检校!”
“诺!”伴随着御龙第一将的士卒们的齐声应诺。
元祐三年的科举,正式开始。
……
贡院之中。
拿着号牌的包诚,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座位。
甲字第一百零一号。
这是一个位于一颗柏树下的简单考位,除了一张案台,一条椅子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包诚坐下来后,将自己领到的笔墨纸砚,平铺到案台上。
然后就开始闭目等待起来。
很快的,本次贡举的考官们就开始了巡场,以确定所有考生都已入场,并且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老实说,包诚觉得汴京城的考官,纯粹是多此一举——三年一次的科举,还能有人弃考不成?
至于入场的考生,没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这就更是笑话了——还能有人,坐到别人的位子上?
但很快,包诚就被打脸了。
因为,就在他的这个考场,考官巡场发现了好几个座位上没有人的位子。
当即那考官就命人,撤掉了那些考位,并记录在案。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