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煦与文彦博的默契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煦与文彦博的默契(4 / 14)

的身份——城郭户。

    城郭户和乡村户,开始分离。

    两者,开始出现了显著的分野。

    比如说,城郭户不交两税,不纳租赋。

    他们交商税、牙契税(房产税)——是的,城市居民在大宋每年都需要交房产税。

    所以,在大宋,民间的田地,有千年田八百主的说法。

    城市里的宅邸,也是无定主。

    一旦子孙不孝,再富贵的人家,也会家道中落。

    譬如说,赵煦刚刚即位的时候,有司不是说找到了昭宪杜太后的后人吗?

    堂堂太祖、太宗的生母的嫡系后人。

    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离开了汴京,去了边塞谋生。

    要不是赵煦新君即位,有司想起来,需要找开国太后家族来当吉祥物。

    杜家人再过一代,就要和庶民无二了。

    扯远了。

    回到盐的问题上,在赵煦借着文彦博的嘴,逼着都堂将密州、登州、海州、明州等地新开的或者那些过去就已经存在,但如今已经扩大了生产规模,且采用了晒盐法的产盐地,设为‘市’后。

    就等于在官方层面,承认了这些盐场的合法性。

    允许这些盐场的盐,合法的流入市场。

    同时也承认了,当地的盐工、盐商是城郭户,盐田则属于房屋、店宅、作坊一类的商业地产。

    从而将他们从乡村户里剥离出来。

    却,没有划定销售区域,也没有规定官府榷盐政策。

    按照大宋社会的理解,只要朝廷不禁榷,那就可以敞开了卖!、

    于是,原本还要偷偷摸摸的漕司官兵和东南、京东的私盐贩子们,现在光明正大的夹带海盐和鱼干,运到各地,公开销售。

    而户部,在看到这些情况后,直接躺平。

    也不争什么榷盐不榷盐。

    当然,这也是因为赵煦放出了一个让户部垂涎欲滴的东西——榷糖!

    比起盐,糖无疑利润更高,也更好管控。

    只要抓住上游,就可以躺着收钱,还不用担心被人戳脊梁骨,引发社会矛盾——盐,没有人能不吃。

    但糖,可以不吃。

    看似这是缺点?

    但实则是优点。

    因为,大宋商品经济发达,城市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很多。

    而糖又具有上瘾性。

    吃过一次,就想吃第二次、第三次。

    今年正月以来,汴京蔗糖与霜糖的热销,证明了糖的远大前途和在财政上的贡献。

    于是,现在的户部也不管榷盐的事情了。

    章衡带着户部度支司,直接扑到了糖业上。

    如今正在和开封府争夺汴京卖糖所的管辖权。

    同时也在和各家外戚打嘴炮官司,想要制定一部律法,将糖的销售,纳入户部专卖与监管下。

&nbs

最新小说: 扶唐 你说要悔婚,我封异姓王你哭什么?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凤临异世将军的刁蛮王妃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陛下,你管这叫没落寒门?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现代历史课,被皇帝们旁听了 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