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
都是依靠考试,一场场考出来的。
比如外舍生每个月都必须参加由太学博士主持的考试,称为私试。
朝廷每年还会专门遣人来组织两次考试,称作公试。
第一场考经义,第二场考策论。
公试的制度,照抄科举,采用弥封、糊名、锁厅等办法。
等到年终,由太学博士综合全年外舍生在私试和公试上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然后上报最优秀的一百人名单。
基本上这些人就是下一年的内舍生了。
内舍升上舍也是如此。
总之就是一切凭实力,看成绩说话。
但问题也恰在这里!
除了类似宗泽这样,天子亲自插手的个例外,太学一切都靠考试,看成绩说话。
在这种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情况下。
太学生们对成绩的敏感,使得他们总是瞪大了眼睛,盯着其他人,动不动就怀疑对方舞弊。
而太学的教学方法,又是由太学生自选五经之一学习。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可怕的后果——太学的教谕们,那些直接面对学生的老师,根本不敢和他的学生有什么太过亲密的接触。
因为一旦走的近了,万一对方考试考的好。
就会被人怀疑串通舞弊。
就得自己证明自己真的只吃了一碗粉。
于是,师生关系极为淡漠,甚至还不如路人!
即使是陆佃,当初因为给宗泽说好话,据理力争,也一直被人怀疑与宗泽是亲戚,甚至有人揣测他收了宗泽的贿赂……
在这种情况下,叠加新旧两党的对立。
太学内部是个什么情况?
只能说,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官家都知道?”
“也是……”陆佃在心中想着:“当今官家,可是全盘接收了先帝探事司逻卒……”
“太学内部发生的事情,岂能瞒过他?”
就是……
程颐能行吗?
陆佃对此,保持怀疑。
他倒是乐意见到程颐丢人!
可问题是,一旦程颐丢人,那他作为举荐人,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可,这是官家的要求!
而这位陛下的记性是很好的。
特别是对那些得罪过他的人,真的是能一直记一直记。
比如说李资深,就是典型!
陆佃不想当典型,他有着未来的新党领袖的抱负。
没办法,他只能道:“陛下圣明!”
“臣早闻伊川书院程正叔之贤名!”
“太学诸生,正该当有这样一位当代鸿儒执掌教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