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零九章 议谥

第六百零九章 议谥(5 / 7)

    “当初,夏文庄(夏竦)仁庙初欲谥文献,群臣非之,再改文正,群臣再非,终为文庄。”

    说到这里,韩琦就看向文彦博:“太师难道连此事也忘了吗?”

    文彦博呵呵一笑,他和韩绛,都知道彼此话中的意思。

    他来这里,就是来给司马光争一个好谥号的。

    而且,这个谥号,司马光生前一直在追求。

    而韩绛则不想给。

    因为韩绛说了——谥,行之迹。

    是一个人一生的总结。

    而他不认为,司马光配得上那个谥号。

    于是,就举了夏竦当年的事情来回敬文彦博。

    真是岂有此理!

    只是,韩绛哪来的胆子?

    他今天做这样的事情,不怕将来他死后,也被人在身后名上为难吗?

    除非……

    文彦博眯起眼睛来。

    他看着韩绛,想着韩绛透露给他的内容。

    禁中官家语太后——《礼》曰: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也!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前一句,语出礼记中庸篇,后一句,出自诗经.大雅,也被礼记所引用过。

    两句话连在一起,正常的解释应该是非常正面的才对!

    那为什么,韩绛非要拦着?不肯给那个谥号?

    有什么事情,是被他忽略的吗?

    这样想着,文彦博就问道:“那么,都堂诸公,都拟了些什么谥号?”

    韩绛轻声道:“老夫以为,司马君实一生,治学有成,资治通鉴一书,旷古烁今,可谥之曰:文!”

    文彦博顿时怒目圆睁的看向韩绛,感觉自己被挑衅了。

    因为在大宋,单谥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委婉的批评或者是朝廷对这个大臣的死,根本不重视,甚至很轻视。

    因为有两个前例——仁庙时,曾想给一个叫王沫的小官谥文,而这个官员死时的官职甚至不够赐谥的标准!

    第二个例子,同样发生在仁庙时代。

    执政陈执中去世,当时最初主持议谥的是韩维,韩维素来不喜欢陈执中,所以给他定了个‘荣灵’的谥号,这就是指着鼻子骂他了——宠禄光大曰荣,不勤成名曰灵。

    主持定谥的太常寺,觉得韩维太激进了,做人要友善一点,所以给改了一个‘恭’的单谥——不懈于位曰恭。

    这也算是恶评了。

    然后,当时的判尚书考功官杨南仲,觉得太常寺这个恶评,太不委婉了,所以将单谥变成了双谥,加一个襄字,以恭襄报了上去——所谓襄,谥法云:因事有功。

    这个人对大宋还是做了那么一点贡献的!

    当然,放在恭襄的语境里,这个贡献很可能就是指的他死了这个事情。

    最后,报到仁庙那里,仁庙感觉杨南仲还不如不加那个襄字呢。

    于是,最后定下来的就是谥恭。

    陈执中,从此

最新小说: 谁给大明续命了? 猎户家的神医辣妻 开局三妻,从寒门到九元及第! 可是他长得美啊 开局荒年,带着俩媳妇逆天改命 听懂兽语后,我扛麻袋进山捡钱 以最毒计谋,辅最狠女帝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夫君,我带球跑回来了 [综英美]一发十连,五蝠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