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般细致周全,滴水不漏。有二哥在,朕省心多了。”
紧接着,雍正语气轻松得像在吩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抛出了一颗威力惊人的炸弹:“二哥,以后这些奏折啊,”
他指了指弘历案头那堆积如山和胤礽刚送来的,“就都交给弘历来批。你呢,就帮着朕,多盯着点他,指点指点。五年之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脸“果然如此”表情的弘历和瞬间石化的胤礽,“朕要他成为一个能真正独当一面、扛起这万里江山的帝王。”
这话轻飘飘落下,却如同在胤礽耳边炸了个惊天响雷!
“皇上!您……您正值春秋鼎盛,龙体康健,何出……何出此言?” 胤礽震惊得几乎失语,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无数念头在他脑中疯狂翻腾:【难道是皇阿玛和孤当年的父子相争,让老四心生恐惧,要提前规避?还是他身体……出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问题?这……这太突然了!】
弘历倒是一脸平静,甚至带着点“终于来了”的认命感。
雍正今早天不亮就把他从温暖的被窝里薅起来,一脸严肃地告诉他:创世神一族发来“最后通牒”——作为准天道,他必须在五年内正式归位,稳固这方小世界的法则,否则修为将遭受不可逆转的大损!这所谓的“提前退休计划”,纯属被逼无奈!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十倍速的快进键。
弘历在雍正的“远程遥控”和三位叔伯的鼎力相助下,开始大刀阔斧地接手朝政,推动一系列足以震撼时代的变革:
开海禁!废弃了闭关锁国的祖制,设立通商口岸,允许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朝野哗然,保守派痛心疾首,斥为“数典忘祖”。
练海军! 由直亲王胤褆亲自挂帅,整合旧式水师,购买、仿制西洋坚船利炮,招募沿海渔民子弟,组建新式海军。胤褆撸起袖子,亲自操练,吼声响彻军营。
推行“摊丁入亩”!由理亲王胤礽坐镇中枢,协调各方,将人头税摊入土地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负担。胤礽凭借昔日积威和无人能及的政务能力,舌战群儒,硬生生将政策推了下去,阻力虽大,却比预想中顺利许多。
试验推广高产良种!怡亲王胤祥亲自督办户部,划拨试验田,推广从海外引进、本土优选的高产稻种、番薯、玉米。他挽着裤腿下田视察的身影,成了京郊一景。这些作物若能成功推广,将是解决饥荒的利器。
胤礽、胤褆、胤祥这三位“康熙朝出品”的顶级人才,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个个能力超群,经验老辣,一个顶十个用!
尤其是胤礽和胤褆,凭借昔日在朝中根深蒂固的威望和真才实学,新政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竟比预想中小了许多。胤祥则像颗定海神针,稳稳地把控着钱粮命脉。
这两年间,雍正那些原本被圈禁或边缘化的兄弟们,眼睁睁看着老大、老二、老十三受到皇帝重用,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权柄日重!
不仅他们本人加官进爵,连带着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封赏不断。
更让宗室们眼热的是,老大、老二家那几个原本以为要送去蒙古和亲的闺女,竟被雍正留在宫中教养,最后在京城里千挑万选,嫁给了年轻有为、前途光明的勋贵子弟或新科进士,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羡煞旁人!
雍正的其他兄弟们,从最初的惊疑不定,以为皇帝只是作秀收买人心,到如今看得真切——这位四弟\/四哥,是真心敢用、也真心在重用昔日的政敌!
这巨大的反差和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所有人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即便是雍正曾在朝堂上亲口说过“断不能用”的老八、老九、老十,为了自己,更为了儿孙的前程,也终于按捺不住,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小心翼翼地运作起来。
最先获得机会的,是雍正的三哥,诚亲王允祉。
这位原本在景陵默默守陵的亲王,被日理万机的胤礽终于想了起来。一封情真意切且暗示允祉精通算学、熟悉典的举荐折子递上去,雍正大笔一挥,直接将这位三哥拨给了胤礽做“牛马”。
允祉如蒙大赦,立刻投入了协助胤礽整理典籍、编纂新法、推行新政的繁忙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仿佛找到了人生第二春。
第二批获得机会的,竟是雍正曾亲口否定的九弟——历史上本应死于雍正四年的爱新觉罗·胤禟!因小世界变故,他竟活到了现在,虽被圈禁,却一直心有不甘。
雍正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微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