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员工向领导提需求时,不说“我想要升职”,而是说“我在这个岗位积累了3年经验,能独立负责项目,希望有更多承担责任的机会”,反而更容易被认可;向朋友求助时,不说“你必须帮我”,而是说“我现在遇到了困难,如果你有空,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反而更容易得到回应。
你不主动“叫饿”,别人就会默认你“吃饱了”;你不主动“说疼”,别人就会觉得你“能承受”。请记住:合理的表达与适度的示弱,不是妥协,而是获取支持的智慧。
6、多内求了解别人,少外求被人理解
很多人总在纠结“为什么别人不了解我”——我明明很努力,为什么领导看不到?我明明是为他好,为什么朋友不领情?这种“向外求”的心态,本质是把“别人的认知”当成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不仅容易焦虑,还会失去主动权。
其实,让别人了解自己是“不可控的”——你掏心掏肺说想法,别人可能根本没认真听;你努力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可能还是对你有误解。而“向内求”了解别人,却是“可控的”——观察同事的工作习惯,就能知道“怎么配合他更高效”;理解朋友的性格,就能知道“怎么沟通他更容易接受”;看懂领导的需求,就能知道“怎么做更符合他的预期”。
就像那位优秀的管理者,他从不会抱怨“下属不理解我”,而是会主动和下属聊天,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工作难点,再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下属需要成长,他就多给机会;下属需要认可,他就及时表扬。最后,团队效率大幅提升,下属也更愿意追随。请记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上,才能减少焦虑,让关系和事情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