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权在别人手里,容易焦虑;“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是“向内求”,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更易掌控。让别人了解你,需要对方“愿意花时间、有耐心”,这是你无法控制的——你掏心掏肺说自己的想法,别人可能根本没认真听;你努力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可能还是对你有误解。
而了解别人,是你能主动做到的:观察同事的工作习惯,就能知道“怎么配合他更高效”;了解朋友的性格,就能知道“怎么沟通他更容易接受”;看懂领导的需求,就能知道“怎么做更符合他的预期”。这种“向内求”不是“妥协”,是“用理解换共识”——你越了解别人,越能找到“双方都舒服的相处方式”,越容易达成目标。
请记住:与其纠结“别人为什么不懂我”,不如花时间“去懂别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的事”上,才能减少焦虑,让关系和事情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7、别人“讨厌你”,未必是“你性格不好”,更可能是“你身上没有他需要的价值”——人性的本质是“逐利”,靠近一个人,是因为“他能给我好处”;疏远一个人,是因为“他对我没价值”。同事愿意和你套近乎,可能是“你有客户资源,能帮他完成业绩”;朋友愿意和你常联系,可能是“你能提供情绪价值,能听他吐槽”。
反之,如果你没社会地位、没利用价值,别人对你态度不好,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是“你对他没好处”。比如你没能力帮亲戚解决工作问题,他就会慢慢疏远你;你没资源帮同事拓展人脉,他就会对你冷淡。
请记住:“互相有利可图”不是“算计”,是长久关系的底层逻辑。想要别人尊重你、靠近你,先让自己有“被利用的价值”——你能给别人带来好处,别人才会愿意对你好。
8、“期望人人理解你”是不现实的——每个人的成长背景、认知水平、利益立场都不同,你做的再好,也会有人不认可;你付出再多,也会有人说闲话。有人觉得你“太拼”,是因为他安于现状;有人觉得你“太善良”,是因为他习惯自私;有人背后议论你,是因为他嫉妒你、或根本不了解你。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这是成年人世界的常态。你没必要为了“让所有人喜欢”而改变自己:你喜欢极简生活,不用在意别人说“你抠门”;你想创业,不用在意别人说“你异想天开”;你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用在意别人说“你死板”。
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别人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专注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事,比“讨好所有人”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