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此事甚易,救劫真君已予我解法。」
「哦,何解?」
「需借这位新师弟的莲花一用,救劫真君言,若师弟肯落一片鲜花瓣,我师徒自能渡河而去。」
沙悟净闻言,心中一紧,问道:「大师兄,真君可曾怪我不曾照料好莲花。」
孙悟空笑道:「真君何等肚量,此莲花乃是赠你,非是让你照料,不然也不必让我问沙师弟可愿落鲜花瓣一片,而是直接发令了。「
沙悟净闻言,便知恐是自己心思太多,想的太远。
他道:「自是愿意。」
而后忙入河中,取得莲花,其底部莲藕,被猪拱了大半,又复出河,来至河边。
只见沙悟净小心翼翼的摘下莲花一瓣,放在河面。
正是时,曹空身黄风岭上,遥望此幕,他中轻念:「开。」
遂有无极之意,随风而去,乃行空寂自然随变化之理。
随何变化?
随曹空之心意,合他心意。
但见此鲜花瓣,落此浊恶河面的一刻,这波涛汹涌的恶水,于此刻静止,一清净之感,弥漫八百里河面,使风平浪静。
唐三藏一行人惊喜而望,又见那一片鲜花瓣,生出枝蔓,竟开成一朵莲花,而后朵朵莲花相继而生,生出一条莲花大道来。
此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莲花渡得取经人。
唐三藏闻此,赞叹曹空本领,又心有疑虑:「徒弟,这莲花羸弱,如何令我登渡河。」
孙悟空哈哈一笑:
「师父,你且放宽禅心,心静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你若恐惧惊慌,神思不安,招来眼耳鼻舌身意六贼纷扰,则灵山难至,可你若一片赤诚,则雷音就在眼下,但行此路,莫问前程,自有神明相护。」
唐三藏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即踏上莲花,手持锡杖而行。
孙悟空紧随其后,猪八戒和沙悟净在后,牵马而行,脚踩莲花,步步生莲,过此流沙河。
此师徒四人齐聚,向西而行,游于青山绿水间,不知岁月流淌。
转眼间,两载有余过去。
黄风岭中,曹空借此天生巽地,已将王母所赠的「干气」尽数炼化,不周风已趋大成,唯差一线契机。
除此之外,曹空亦借自身的风道造诣和地仙根本之术,视此地为一天然大阵,尝试将其铭刻于巽风珠内,颇得成效。
令此珠的威力,凭空增了三成,已是极大的跨度。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在「无极大道」的领悟上,再向前迈出一步,曹空诸道皆成,更感自身根器等等似有提升。
当然,与其说提升,不如说对这个天地认知越发清明,看的清,自思得明,于是也就修得顺。
于是,曹空在感悟风道之余,常以「无极」行无中生有,又自有归无之举,且推演诸般法,归于一身,得趣诸多。
诸多神通亦皆得进,其中又以【五府神通法】精进最多,肾府之中水脏洞,越发向洞天福地发展。
曹空推算,至多二十载,他便能再得一神通,心有期许。
又数月,黄风岭的天生巽地灵韵,曹空已难捕捉更深,难刻巽风珠中。
他心知,自己恐再留此地,也得不了大提升,只能水磨,故不欲多留,欲归隐雾山。
心念起时,恰有天时之风起,渺渺茫茫出碧霄。
曹空展颜一笑:「好天风,为我送行。」
于是走至崖边,一步迈出,下方是万丈深渊,可道人却乘风而起,行于霄汉之间。
而后曹空一路向西,他极目远眺,收览尽天地美景。
正是时,远方有山崖一座,山林之中有一位尊神和三位菩萨。
乃是黎山老母和观世音和普贤,文殊三位菩萨。
此番乃是观世音菩萨静极思动,去寻拜访黎山老母。
黎山上,二人谈论西天取经之事,黎山老母笑问取经人心性如何。
取经人的挑选,皆经观世音菩萨之手,菩萨自不会拆自己的台。
于是便与黎山老母道,不妨下山于西行路上,试一试取经人的禅心。
黎山老母应许,乃和观世音菩萨来其前路,又恰逢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故此四位于此地,以法力幻化高宅,又化作女身,欲试其心。
黎山老母忽的抬头:「远方那位是何人,甚合我眼缘,一身道气浓厚,贴合自然,恐是我道教后辈。」
黎山老母,又唤作玉清圣祖紫元君,乃道教尊神,故出此言。
观世音菩萨看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