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为声,诸窍为口,道:“禅师,贫道还礼了。”
乌巢禅师目光深远,望得此风,好似看见了远在隐雾山的曹空,他道:
“当年一别,便知真君乃一斩妄见真人儿,知三界必有真君之名,不曾想,这一天如此之快。”
曹空道:“虚名而已,不比禅师隐于天地,得大逍遥,不曾想于此地遇禅师,还要多谢当年的赠经之情。”
乌巢禅师笑道:
“何谈赠,乃是真君点醒贫僧,又为贫僧付银钱,此为一物换一物,如今在此地,乃为等取经人至,
贫僧终为佛门弟子,当为此事尽一份力,欲传多心经一卷,以护取经人。”
曹空道:“禅师高德,取经人将至,贫道便不留了。”
当年他得乌巢禅师传半卷多心经,而如今人家要讲的乃是全卷,故曹空开口,表明自身无意偷听。
乌巢禅师道:“真君何必匆忙而行,昔年赠真君半部心经,如今有缘再逢,不若全了此数,稍后与取经人同听。”
曹空微惊:“禅师何必待我如此之厚。”
乌巢禅师笑道:“权当与真君结个善缘。”
曹空目光流转,而后亦应下,当年便听过半卷,于他而言,对佛道多有启发,如今若听全篇,亦是欣然。
毕竟,儒道释三家,皆有所长,若融汇三家真谛,兼收并蓄,方为真谛,毕竟大道无本亦无性。
随见唐三藏一行人至,纷纷拜见乌巢禅师,得禅师相授多心经,禅师对唐三藏道:
“前方若有魔障处,即心念多心经,自无伤害。”
唐三藏欣喜异常,觉取经之事,指日可待。
亦得禅师指明未来事,不过与原著稍有变化,毕竟狮驼国早已被他端了。
如今的西牛贺洲,或有小妖,却无大魔。
不过,乌巢禅师指明未来走向,虽为好意,却是触怒了孙悟空,只因其中有句为:“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孙悟空是个不能受气的,故举棒而打,乌巢禅师则化金光,径上乌巢,生莲花万朵,祥雾千层,纵大圣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根藤。
曹空亦观得清晰,感叹三界之中,能人众多,这禅师境界亦是高远,他如今不如。
或许已摘道果的真武大帝,能与之相提并论,心感大道无穷,道也无涯,他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随后,猪八戒来劝孙悟空,说来猪八戒虽好吃懒做却是个知恩图报的,因乌巢禅师曾欲收其为徒,故为其说话。
说来也有趣,孙悟空虽口中嫌弃猪八戒,平日里多欺他,却也肯听猪八戒几句话,故请唐三藏上马,复去西行。
曹空则未曾离去,乃拜谢乌巢禅师,传经书之情。
乌巢禅师即道:“真君客气,若有闲暇,可来我山中,愿与真君谈经论道。”
曹空笑而颔首,正欲说些话来,却感隐雾山外,有人来,遂与乌巢禅师匆匆告别,而后心神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