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般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在前世,朱霖不正是因为完美地演绎了女儿国国王这一角色,才成为了荧幕上一个经久不衰、风华绝代的永恒经典吗?
他迅速地在脑海中检索着前世的记忆。
《西游记》是在80年代初立项,
但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条件、技术以及极其匮乏的经费,整个项目从筹备到正式开拍,历经了重重坎坷,足足准备了好几年,直到1986年春节,才在全国正式上映。
这么一算,时间点刚好对得上!
现在是1980年1月,杨杰导演很可能刚刚接到上级的任务,整个《西游记》项目,正处于最艰难、最脆弱、最容易夭折的立项萌芽阶段!
想到这里,
刘青山的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然后猛地敲响了战鼓!“咚!咚!咚!”,每一次剧烈的跳动,都仿佛在宣告一个新纪元的到来!
那不是因为单纯的激动,而是一种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爱因斯坦洞悉相对论的、巨大无比的狂喜与兴奋!
这可是《西游记》啊!
一部在后世,被各大电视台翻来覆去重播了超过四千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深深烙印在十几亿人灵魂深处的不朽神作!
刘青山的脑海中,瞬间涌现出无数前世的记忆碎片,那些记忆,一半是辛酸的苦难,一半是辉煌的传奇!
在前世,
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在非常令人心碎的简陋、粗糙、甚至堪称原始的条件下诞生的!
那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悲壮!
经费。
整个剧组穷得叮当响,据说最初批下来的预算,平均到每一集,甚至不够在后世拍一秒钟的广告!
为了省钱,导演、演员、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拿着最低的工资,吃着最简单的盒饭,住着最廉价的招待所。
设备。
整部剧跋山涉水,拍摄了整整六年,走遍了中国的十九个省份,却只有一台老旧的、笨重不堪的摄像机!
一台!!
这意味着,每当需要拍摄不同角度的镜头时,所有的演员、灯光、道具都必须保持静止,等待摄像机被拆卸、搬运、重新架设好,再来一遍!
如果这台机器坏了,
整个剧组上百号人,就只能原地待命,焦急地等待着零件从千里之外的燕京送来!
特效。
那根本不能称之为特效,那是一群艺术家用生命和血汗在进行的一场“土法炼钢”!
吊威亚,用的只是两根粗糙的麻绳,负责拉绳的,是部队里找来的战士。
演员们被吊在悬崖峭壁之上,血痕的手!
孙悟空一个跟斗翻上云端,靠的是一台隐藏在干冰烟雾里的军用蹦床!
龙王水晶宫里那如梦似幻的景象,是隔着一个大鱼缸拍摄的!
红孩儿口中喷出的三昧真火,是真的火焰,差点让演员毁容!
演员。
那是一群真正的、值得被铭记的艺术家!
六小龄童为了演好孙悟空,愣是把自己的高度近视练出了神采。
马德华为了演好猪八戒,常年戴着沉重的假肚子和假鼻子,热得满身起痱子。
一位老演员,为了节省经费,更是一人分饰了十几个角色,从仙风道骨的太上老君,到凶神恶煞的妖魔,堪称“剧组劳模”!
……
这一幕幕辛酸而又伟大的画面,
如同电影般在刘青山脑海中飞速闪过,让他心疼,让他敬佩,更让他感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
紧接着,
另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他的脑海中轰然展开!
那是1986年春节,《西游记》播出后,那毁天灭地般的巨大反响!
那是一种“万人空巷,举国若狂”的盛况!
每到晚上电视剧播出的时间,全国的城市和乡村,都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寂静。
工厂的工人、田间的农民、机关的干部、学校的学生……
无数人潮水般涌回家中,或者围在邻居家那台小小的、屏幕上还带着雪花点的黑白电视机前,屏息凝神,随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而欢呼,随着唐三藏的劫难而揪心。
那段时间,
全国的犯罪率都直线下降,因为连小偷都回家看《西游记》了!
第二天,
大街小巷、校园操场,到处都回荡着孩子们的呐喊:“俺老孙来也!”“妖怪,哪里跑!”
他们手里挥舞着各种自制的“金箍棒”,身上披着床单做的“袈裟”,用最纯真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心中的神话。
那首《敢问路在何方》,
更是响彻了神州大地,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
从那以后,
这部剧成为了一个文化图腾。
它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被重播了四千多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了流淌在整个民族